[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通道强化直接接触换热的移动储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26605.9 | 申请日: | 2017-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 发明(设计)人: | 严晋跃;郭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通道 强化 直接 接触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强化直接接触换热的移动储热装置,通过在现有的移动储热装置内部设置树形进口管、多孔进口管和电加热丝,在储热器内部不同位置形成了微通道,解决了现有移动储热装置内部固态储热材料对换热工质的流动阻碍问题,强化了储热器内部的对流换热,缩短了储热时间,提高了储热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其中,有大量的工业余热、废热被浪费掉,未得到及时回收和再利用,降低了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供热管网敷设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新型城镇化区域的供热滞后现象和无供热管网连接情况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移动储热技术将装载储热材料的移动储热器运输到余热源处储存热量,由汽车等交通工具将储热器运输到用户处,再将储热器内的热量释放到用户处的用热系统中,既实现了余热、废热的二次利用又可以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
基于直接接触换热的移动储热器通过储热材料和换热工质间的直接接触式对流换热,强化了储热器内部的换热强度,可实现热量的快速存储与释放。目前,现有直接接触储热器将换热工质进口管设计在储热器内底部的储热材料装载区域。虽然,该设计更方便实现储热器内的换热流动过程,但是储热材料凝固放热后会以固态形式沉积在储热器底部,堵塞了位于储热器底部的换热工质进口,使得换热工质不能在储热器内部正常流动,减弱了对流换热程度,增加了储热时间,降低了储热效率,制约了直接接触换热移动储热技术的高效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移动储热器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通道强化直接接触换热的移动储热装置。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利用微通道强化直接接触换热的移动储热装置,包括:
储热器箱体、换热工质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微通道发生装置。
本发明所述储热器箱体为金属材质,封闭内腔可实现储热材料和换热工质的装载。箱体外表面安装有岩棉等保温材料。
本发明所述换热工质进口管和出口管为金属材质,沿管长方向等间距设置孔口,使得换热工质可以通过孔口流入和流出储热器。换热工质进口管水平安装在储热器箱体内的下部,进口管上的孔口向下设置。换热工质出口管水平安装在储热器箱体内的上部,出口管上的孔口向上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微通道发生装置包括:树形进口管装置、多孔进口管装置和电加热丝装置。
所述树形进口管装置,含有安装在储热器底部的水平进口管、垂直管段和倾斜支管段。所述水平进口管安装在储热器箱体内的底部,连接储热器外侧的换热工质循环管路。换热工质经由水平进口管流入储热器;所述垂直管段等间距连接在水平进口管的上部,水平进口管内的换热工质流入垂直管段内;所述倾斜支管段与垂直管段呈30°或60°角度连接在垂直管段上,每根倾斜支管段上设置向外开设的孔口。
所述多孔进口管装置,含有安装在储热器箱体底部的多根水平多孔进口管。在每根多孔进口管底部等间距开设孔口。
所述电加热丝装置垂直安装在储热器箱体内部,与储热器箱体底部密封连接,并将控制电缆设置在储热器外。多根电加热丝分别沿换热工质进口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每根电加热丝均在垂直方向穿过换热工质进口管的孔口。电加热丝与换热工质进口管孔口不做密封处理,与换热工质进口管上部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上述的微通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储热器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微通道发生装置,可以在发生装置的设定位置产生直径范围为1-10mm左右的微通道,有利于解决现有储热器内的流动堵塞问题,在储热器内实现均匀的储放热效果。树形进口管装置在储热器水平和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都设有换热工质的流动孔口,可实现多位置微通道的同时发生,形成了多个对流换热过程;多孔进口管装置在储热器内的底部设有水平方向多组孔口,可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多组微通道发生,并且对储热器内部结构影响较小,适合多类型的储热器应用;电加热丝装置安装在换热工质进口孔的垂直方向,可在进口孔正上方形成多组微通道,并且可以控制微通道的尺寸,实现储放热的快速进行。
与现有移动储热器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现有直接接触换热移动储热器在储热过程中的换热工质堵塞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储热器内的对流换热,缩短了储热时间,提高了储热效率。
(2)该微通道发热装置具有三种具体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结构的移动储热器进行灵活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微通道技术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有树形进口管装置的储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6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