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5683.7 | 申请日: | 201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夏;杨庆生;尚军军;张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石墨 组装 化分 动力学 方法 | ||
1.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构建单层石墨烯的粗粒化模型;b)根据组装形式构建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模型;c)设置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d)进行粗粒化模拟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粗粒分子包含4个碳原子,石墨烯粗粒分子的初始位置为4个碳原子的质量中心,石墨烯粗粒分子的质量为一个碳原子的4倍,石墨烯粗粒分子间的键长为全原子碳-碳键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建模时只需要石墨烯粗粒分子的坐标,不需要指定键连、键角与二面角等连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粗粒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场形式为Tersoff多体势与Lennard-Jones远程势的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地说,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分子建模软件Accelrys Material Studio中建立单层石墨烯模型,石墨烯粗粒分子以六元环形式连接,石墨烯粗粒分子间距离为0.284nm;
2)构建石墨烯组装体的初始结构,并将所有石墨烯粗粒分子的坐标输出到坐标文件;
3)采用LAMMPS程序对石墨烯组装体进行计算,在计算命令中指定对势函数类型为Tersoff和LJ/cut,命令如下:
pair_style hybrid/overlay tersofflj/cut 10
pair_coeff**tersoffSiC.tersoffC
pair_coeff**lj/cut 0.022923.469
函数中各项参数在Graphene.tersoff中;格式如下:
C C C 3.01.00.0380494.3484-.57058.727510.000000157241.105951386.84.10.61.74395557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
双层石墨烯拉伸破坏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建立长度为20nm、宽度为10nm的双层石墨烯粗粒化模型,将初始结构的坐标保存在坐标文件;用LAMMPS程序对石墨烯粗粒化模型进行充分的能量弛豫,使其得到最优构型;将双层石墨烯的最底端1nm固定,并对最顶端1nm处的所有粗粒施加0.5nN的力,最终将双层石墨烯拉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
石墨烯气凝胶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型
在Accelrys Material Studio软件中建立长度与宽度均为5nm的单层石墨烯,用10片石墨烯构建密度为0.2g/cm3的无定型块体结构;然后,将所有原子坐标导出,并乘以2,保存为LAMMPS可以读取的坐标文件;采用LAMMPS程序,对无定型结构施加静水压力,石墨烯片自组装为气凝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石墨烯组装体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其特征在于:
石墨烯三维搭接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Accelrys Material Studio软件中建立3片长度与宽度均为5nm的单层石墨烯,摆放在一起;此时,每片石墨烯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共价键;然后,将所有原子坐标导出,并乘以2,保存为LAMMPS读取的坐标文件;采用LAMMPS程序,对系统进行能量弛豫;在能量弛豫过程中,三片石墨烯之间自动形成了共价连接,自组装为一个三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56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