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污泥、去除臭味的菌群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2322.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利特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11/02;C12R1/01;C12R1/41;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污泥 去除 臭味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微生菌处理污泥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污泥处置一般采用填埋或干化焚烧,填埋极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成本巨大,排放废气。
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具有基建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的优
点,但它一直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通常含有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处理与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污染。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降解1kgBOD5( biochemical OxygenDemand,五日生化需氧量)会产生大约15—100L的剩余污泥,用于处理或处置剩余污泥的费用约占污水处理总费用的25%—65%。随着一些新环境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要求越发严格,必然会导致剩余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大,显而易见,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将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污泥减量化技术主要有臭氧氧化技术、超声波破碎细胞技术、
解耦联技术、酸碱溶解技术等,但存在成本高或技术瓶颈,没有形成一定市场应用推广。目前污水处理厂产泥量规模大与污泥减量化、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不完善的矛盾已经凸显。
混合菌群对污泥的减量化技术是通过投加特定的混合菌群,达到提高有机物的分解功能。
混合菌群对污泥的减量化技术能减少污泥处置投资和运行费用,能优化污泥生物相和固液分离效果。根据生态学的理论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消耗的比例就越大,最终形成总的生物量也就越少。因此,混合菌群的捕食及同级捕食作用均能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的目的。因此,可通过混合菌群对污泥的减量化技术对污泥源头减量或剩余污泥减量,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池的大量建设,并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解污泥、去除臭味的菌群。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降解污泥、去除臭味的菌群,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菌菌群包括重量百分比的:10wt%~12wt%脱氮硫杆菌、1.3wt%~5wt%耐盐菌、2.6 wt%~3.9 wt%亚硝酸叶状菌、2.1wt%~3 wt%丝状硫细菌、3.2wt%~4.0wt%双歧杆菌、1.3wt%~2.6wt%固氮菌、2.6wt%~3.2wt%丝状菌、2.1wt%~2.6wt%根瘤菌、2.6wt%~4.0wt%铁细菌、1.3wt%~2.6wt%蓝细菌、5.3wt%~6.6wt%嗜细菌、5.3wt%~7.4wt%嗜盐菌、0.5wt%~2.6 wt%发硫细菌、1.3 wt%~2.6wt%嗜油菌、10.6wt%~21wt%乳酸杆菌、5.3wt%~9.2wt%酵母菌、7.9wt%~15.9wt%芽孢杆菌、2.6wt%~5.3wt%放线菌、1.3 wt%~2.6wt%光合菌、3.2wt%~4.8wt%高温嗜氧菌。
作为优选,耐盐菌、双歧杆菌、嗜盐菌、固氮菌、芽孢杆菌构成污泥分解菌群,耐盐菌数量:1.7×10 -5 ~2.2×10 -5亿/ml;双歧杆菌数量:1.0×10 -2 ~1.5×10 -2亿/ml;嗜盐菌数量:2.3×10 -5 ~3.2×10 -5亿/ml;固氮菌数量:0.8×10 -5 ~1.3×10 -5亿/ml;芽孢杆菌数量:3.5×10 -5 ~5.5×10 -5亿/ml。
作为优选,酵母菌、放线菌、脱氮硫杆菌、乳酸杆菌、光合菌构成除臭、分解有机物菌群,酵母菌数量:0.9×10 -2 ~1.3×10 -2亿/ml;放线菌数量:0.8×10 -6 ~1.2×10 -6亿/ml;脱氮硫杆菌数量:3.0×10 -2 ~4.0×10 -2亿/ml;乳酸杆菌数量:5.0~7.0亿/ml;光合菌数量:0.8×10 -1 ~1.2×10 -1亿/ml。
高温嗜氧菌数量:1.0×10 -1 ~1.5×10 -1亿/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利特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利特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