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产品烫标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1736.8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菊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菊蓉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113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产品 烫标机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产品烫标机。
背景技术
产品烫标机用来在产品表面烫印标签、品牌标识以及印花等,同一台产品烫标机通过更换模具可以对不同品类的产品进行烫印,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烫标机的烫印置物台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每次都需要人手工对产品进行对准,以防烫印的位置有偏差,这一方式导致烫印时间过长,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产品烫标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后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产品烫标机,包括夹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装部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中央设置有能在左右方向互相接近和互相反向运动的两个卡合块:左卡合块和右卡合块,在所述左卡合块的右下伸长处与所述机架之间、所述右卡合块的左下伸长处与所机架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压簧和右压簧,在所述左卡合块的左侧和所述右卡合块的右侧各设置有一能上下滑行的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所述左楔形块与所述左卡合块之间及所述右楔形块与所述右卡合块之间以斜坡面相贴合,所述左楔形块和所述右楔形块的下端面设置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与挤压臂两侧有斜坡面的左挤压部和右挤压部上面的斜坡面相贴合,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的上端各设置有一压簧、,在所述左卡合块和右卡合块之间的中央设置有一与向下伸长并通穿机架中央平台的螺旋纹杆固定连接的用以调整所述产品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的顶台,所述螺旋纹杆设置一与阻动齿槽相契合的竖槽,螺旋纹杆的下部设置有一螺栓帽,所述螺栓帽与由蜗轮和蜗杆组成的蜗轮蜗杆组合中的蜗轮固定,所述蜗杆前后方向装配并支设在所述机架的前后侧壁,所述挤压臂包括左挤压部、右挤压部、以及连接所述左挤压部和所述右挤压部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中央设置有一与卡合挤压动力装置的动力杆前侧的螺旋纹相互配合的螺旋纹孔,所述机架的前侧内壁与所述连接臂之间的动力杆上设置有一触发器和一动力传递皮带与装配在所述蜗杆上从动轮连接的动力轮,所述左卡合块的顶部还设置有一用于装配前后方向调整的调整组件的孔位,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前引向处和前卡合部,所述前引向处的端部设置一后斜坡面,前卡合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在卡紧时与产品前侧面贴合的滑轮,在所述前引向处接近所述后斜坡面处设置有一前环套,所述前环套与所述左卡合块上的孔位之间装配一前压簧,前引向处接近前卡合部处设置有一与左卡合部上孔位前侧竖槽滑行配合的引向件,所述后架体包括后引向处和后卡合部,所述后引向处的端部设置一前斜坡面,后卡合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在卡紧时与产品前侧面贴合的滑轮,在所述后引向处接近所述前斜坡面处设置有一后环套,所述后环套与所述左卡合块上的孔位之间装配一后压簧,后引向处接近后卡合部处设置有一与左卡合部上孔位前侧竖槽滑行配合的引向件,在所述前斜坡面和后斜坡面之间装配有一两侧设置成斜坡面的销轴,所述销轴右端探出左卡合块的烫印部,左端设置有一调整压簧,当所述左卡合块和所述右卡合块互相接近而卡紧产品时,所述产品先与所述销轴贴合,在慢慢卡紧的过程中,所述销轴被挤入所述左卡合块内,同时,所述前引向处和后引向处分别在所述前压簧和后压簧的作用下所述前卡合部和所述后卡合部向内侧运动而实现所述产品前后位置调整,所述顶台四角上设置有防滑垫用于防止产品在烫标过程中受压滑落,所述卡合挤压动力装置上设置有导热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夹装部件上方设置有烫印装置,产品在所述夹装部件中对准卡紧后由烫印装置下压烫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挤压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连接臂向内侧运动时,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向上运动,从而推动所述左卡合块和右卡合块互相接近而卡紧产品,当所述卡合挤压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连接臂向外侧运动时,所述左楔形块和右楔形块在所述压簧和压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所述左卡合块和所述右卡合块分别在所述左压簧和所述右压簧的作用下互相反向运动而脱离产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所述触发器与动力轮结合时,通过动力传递皮带带动所述蜗杆旋动,继而带动所述蜗轮旋动,所述螺旋纹杆产生上下运动而使产品在上下方向实现对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卡合挤压动力装置外侧,所述导热装置由多片导热金属片组成,所述卡合挤压动力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金属片散发到空气中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菊蓉,未经陈菊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1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