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棉花栽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1546.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男;范思静;樊友鑫;王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C05F15/00;C05G1/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棉花 栽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棉花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地势逐层增高的土地,对每层土地进行水平修正并保持每层相互间距控制在30~50厘米,种植区域为外高内低,并且在种植区域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人行通道;
S2:在上述人行通道的两边按照2~3米的间距设置有传感器终端,所述传感器终端包括无线土壤水分传感器、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无线土壤温度传感器、无线光照强度传感器、无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无线土壤水分传感器、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无线土壤温度传感器、无线光照强度传感器、无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均与与互联网、上位机分别进行数据连接;
S3:在棉花种植前进行开沟施肥,开沟的深度控制在30~50厘米,间距控制在50~70厘米,采用有机肥与复合肥混合进行施加,用量为700~900公斤/亩,施肥后采用泥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3~5厘米;
S4:开沟施肥后进行棉花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500~2000株,种植后向棉花根部进行灌溉浇水,每日一次持续半个月,每次浇水量控制在300~500公斤/亩;
S5:棉花种植后每隔5~7日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的混合肥,混合肥的施加量为200~300公斤/亩,并在混合肥施加后每亩配合施加硫氨酸50~100公斤;
S6:在棉花种植后期对其顶端进行修剪,同时保留较弱枝条,并且每隔3~5日进行全面病虫害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棉花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传感器终端设置在离地面20~30厘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棉花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有机肥与复合肥的混合比例为1:1,所述有机肥包括牛粪、锯末、稻壳、草泥料、秸秆的混合物,所述复合肥包括草木灰、硼砂、硫酸亚铁、氮肥、钾肥、磷肥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棉花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氮肥、磷肥、钾肥的混合比例为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15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黑莓硬度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胡萝卜垄作种植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