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以及热电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1193.X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全睿;刘光银;周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2G5/02;F28D21/00;F28F9/24;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以及 热电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效率高、能量利用率大的热交换器和热电转换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交换器,与发动机的尾气出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热交换腔体;和位于热交换腔体内,沿着从进气口向着排气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一引流板、两个第二引流板、第一阻流板、第二阻流板、扰流板组件、两个第三引流板以及两个第四引流板,其中,扰流板组件具有并排对称设置的两个扰流板组,每个扰流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S型扰流板,两个第三引流板沿着方向看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两个第四引流板与两个第三引流板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并且沿着方向看也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第四引流板比第三引流板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和含有该热交换器的热电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发动机只有较少部分的能量被冷却系统消耗,余下的大部分总能量都以高温废气的形式由汽车排气系统排出,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浪费,利用汽车尾气携带的热量进行温差发电来给汽车上空调等车载设备的供电,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产生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温差发电热交换装置中,用于传导尾气热量的热交换器两边的温度与中间的温度受热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低,使得尾气的热量不能够被充分利用,而且挡流板的设置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背压,阻碍发动机排气的效率,而使得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能量利用率大的热交换器和含有该热交换器的热电转换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热交换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与发动机的尾气出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将尾气出口流出的尾气引入壳体内的进气口,将换热后的尾气排出的排气口,和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热交换腔体;和位于热交换腔体内,沿着从进气口向着排气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一引流板、两个第二引流板、第一阻流板、第二阻流板、扰流板组件、两个第三引流板以及两个第四引流板,其中,两个第一引流板沿着方向看呈间距逐渐增大的倒八字形,两个第二引流板与两个第一引流板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并且沿着方向看也呈间距逐渐增大的倒八字形,第二引流板比第一引流板更长,第一阻流板设置在两个第二引流板之间,与进气口相对向,并且具有多个通气孔,第二阻流板也与进气口相对向,并且具有多个通气孔,长度比第一阻流板更长,扰流板组件具有并排对称设置的两个扰流板组,每个扰流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S型扰流板,两个第三引流板沿着方向看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两个第四引流板与两个第三引流板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并且沿着方向看也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第四引流板比第三引流板更长。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将腔体的设置有两个第一引流板、两个第二引流板、第一阻流板以及第二阻流板的区域记为前部区域,将设置有扰流板组件的区域记为中部区域,将设置有两个第三引流板和两个第四引流板的区域记为后部区域,将前部区域、中部区域、后部区域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1:S2:S3=1:4~7:1。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两个第一引流板之间的夹角为120°,两个第二引流板之间的夹角也为120°,两个第三引流板之间的夹角为130°,两个第四引流板之间的夹角为130°,将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的长度分别记为L1、L2,L1:L2=2:3~5:2。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将两个第一引流板的顶端之间的间距记为B1,两个第一引流板的顶端之间的间距记为B2,B1:B2=3:1~2。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将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第一阻流板以及第二阻流板到进气口的最短距离分别记为D1、D2、D3、D4,D1:D2:D3:D4=5:8~12:15~19: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1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捕集器过滤体新型非对称孔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燃气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