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840.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盛;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肯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H01M4/58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状 锂电池 负极 材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磁装置,具体是一种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低,工作电压高,对环境友好及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而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锰酸锂,钴酸锂,三元,磷酸铁锂及掺杂或改性物。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碳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部分工序都需要通过粉体进行粉碎来达到所需要的粉体粒径范围,以及去磁来达到保证分体重磁性物质的含量。
去磁是指使原来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去磁又称“退磁”。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加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负极材料加工过程中,如果混入了部分磁性物质或负极材料带有了磁性,将会严重影响到负极材料的质量,进而影响电池的生产;传统的去磁装置在去磁时,不能对物料进行搅拌,往往造成物料中间的部分物料由于包裹在内部,无法充分去磁,降低了去磁质量,不能满足锂电池对材料高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包括箱体、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所述箱体的底部焊接有底板,箱体的顶部安装有支架,支架中部连接有输料管,箱体的右下部连接有排料管;所述输料管焊接在支架上,输料管与储料仓连接;所述排料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支架由支杆、固定圈和通孔组成;所述固定圈放置在箱体上端口的中心,固定圈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固定圈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杆,支杆共有三根,均匀分布在固定圈的四周,支杆的末端焊接在箱体的上端口;所述上安装架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共有三个,连接杆的末端连接在固定板的外边缘处,固定板的中心设有轴孔,轴孔内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焊接在轴孔内;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中部的通孔内,第一转轴的上端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上安装有V带,从动轮通过V带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安装在电机的主轴上,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的左上部;所述下安装架的结构与上安装架相同,下安装架的下部焊接在第二转轴的顶端,第二转轴安装有轴承,轴承安装在底板的中心;所述上安装架与下安装架之间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密封设置,焊接在下安装架的顶部,套筒的中部焊接有搅拌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V带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安装架的形状为圆环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上端焊接在上安装架的底部,套筒与上安装架接触处设有开口,开口内放置有孔塞,套筒内放置有磁性棒,磁性棒通过开口放入到套筒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垂直焊接在套筒的内侧,另一端指向箱体的中轴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共有六根,均匀固定在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该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中的电机,能通过主动轮、V带、从动轮和第一转轴带动安装架下部的套筒旋转,使套筒内部放置有磁性棒去除箱体内物料磁性,套筒上的搅拌杆在旋转时能对物料进行搅拌,避免了中心的物料无法去磁或去磁不彻底现象的发生;套筒上部的开口内放置有孔塞,能防止物料进入到套筒内,进而影响去磁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中去磁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粉末状锂电池负极材料去磁装置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轴承,3-套筒,4-箱体,5-电机,6-第一转轴,7-主动轮,8-V带,9-从动轮,10-支架,11-输料管,12-上安装架,13-第二转轴,14-下安装架,15-控制阀,16-排料管,17-支杆,18-固定圈,19-通孔,20-开口,21-搅拌杆,22-连接杆,23-孔塞,24-固定板,25-轴孔,26-磁性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肯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肯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