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799.1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段亚伟;左然;何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沃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0 | 分类号: | G01N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干燥机 稻谷 水分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水分仪传感器、第二水分仪传感器、第三水分仪传感器、显示屏以及报警装置。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设定预设值;S2: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将稻谷含水率与预设值比较,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则进入下一步骤,若大于预设值,则将稻谷含水率数值传送至显示屏;S3: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将稻谷含水率与传送过来的稻谷含水率分别比较,若第三水分仪传感器检测的稻谷含水率与第二水分仪传感器检测的稻谷含水率相同或近似相同,则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发送报警信号给报警装置,若不同,则返回步骤S2。本发明的检测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含水率,检测的稻谷含水率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5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5亿吨粮食计算,相当于2500万吨粮食,若每人每天食用500g粮食,可供6.8万人食用1年。因此,谷物干燥的机械化比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更为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谷物干燥机成为必然的选择。用谷物干燥机干燥种子可保证种子质量,减少谷物霉变,从而提高粮食产量;用干燥机干燥的稻谷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爆腰(即碎米)率,提高大米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人,人们也可吃到口味更佳的米饭,改善生活品质。
现有的谷物干燥机是通过水分仪传感器来实时检测稻谷的含水率,水分仪传感器设于干燥机底座上,稻谷经过烘干室的烘干后,马上落下来与水分仪传感器接触,这样水分仪传感器检测到稻谷含水率,将稻谷含水率与目标含水率相比较,若小于或等于目标含水率,则干燥机停机,若大于目标含水率,则继续烘干作业。现有的干燥机的检测系统或方法由于稻谷是经过烘干室的烘干后直接检测,而没有经过缓苏,稻谷表面含水率低,而稻谷内部含水率高,因此,现有的检测系统或方法检测的数值偏高,检测的数值不是十分精确。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的稻谷含水率不准,数值偏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水分仪传感器、第二水分仪传感器、第三水分仪传感器、显示屏以及报警装置,所述第一水分仪传感器、第二水分仪传感器和第三水分仪传感器由高至低依次设于谷物干燥机的缓苏室内,所述第一水分仪传感器和第二水分仪传感器分别与第三水分仪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一水分仪传感器和第二水分仪传感器分别设有数值上传模块,所述第三水分仪传感器设有数值上传模块、数值比较模块以及用于设定预设值的设定模块,所述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报警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分仪传感器、第二水分仪传感器和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分别设于缓苏室侧壁上的三等分点处。
优选的,所述预设值的大小手动可调。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
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稻谷水分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根据稻谷含水率的目标要求人为设定预设值;
S2:第一水分仪传感器和第二水分仪传感器将检测出来的稻谷含水率分别传送至第三水分仪传感器,第三水分仪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稻谷含水率与预设值比较,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则将稻谷含水率数值传送至显示屏并进入下一步骤,若大于预设值,则将稻谷含水率数值传送至显示屏并继续检测稻谷含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沃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沃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