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骼件及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9784.3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恽为民;王小飞;庞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骼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机器人智能电机的骨骼件。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可协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相应的操作,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具有更智能的程序及机械组件。
具体的,机器人可分为工作机器人、玩具机器人等,其中,骨骼件是机器人中必备的一种零件,尤其是玩具类的机器人,通过搭接骨骼件及对骨骼件进行相应的驱动,可使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拟人动作,例如,可通过骨骼件搭建机器人的手臂,同时,通过智能电机对骨骼件进行驱动,可使手臂完成伸缩、抬放等模拟动作。
其中,搭接过程中,需要将骨骼件与智能电机连接,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螺钉将智能电机和骨骼件进行固定连接,尤其是智能电机的输出轴与骨骼件的连接,需要用螺丝锁紧,此种连接方式,搭接过程烦琐,操作非常不便,极易出现拼装错误的状况,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骨骼件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骨骼件与电机连接需要使用大量的螺钉,导致搭接过程烦琐,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骼件,包括骨骼件主体和电机,所述骨骼件主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卡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电机的尾端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连接有主动盘和从动盘,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输出轴的两端,所述主动盘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爪,两个所述卡爪形成U形开口,两个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相背的一侧设有球面,两个所述球面为同一球心。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的所述球面上设有卡位凸台,两个所述卡爪的相对侧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卡位凸台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盘上内侧设有螺丝,所述主动盘通过螺丝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电机的尾端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燕尾槽及与所述燕尾槽连接的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燕尾槽设于所述电机的尾部,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电机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骨骼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骨骼件及机器人,使用时,将骨骼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电机的输出轴卡接连接,将第二连接件与电机的尾端卡接连接,即完成了骨骼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拼装。
该骨骼件及机器人,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提高了骨骼件和电机之间搭接和拆卸的便利性,避免使用多螺钉组装的复杂操作,操作省时省力,可快速完成拆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骨骼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骨骼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骨骼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电机;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主动盘;5、从动盘;6、卡爪;7、卡位凸台;8、卡槽;9、螺丝;10、连接块;11、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骨骼件,包括骨骼件主体和电机1,骨骼件主体包括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2与电机1的输出轴卡接连接,第二连接件3与电机1的尾端卡接连接。
骨骼件连接电机1后,可通过电机1驱动骨骼件动作,当多个骨骼件之间相互搭接后,通过电机1的驱动,其中,包括多个电机1,使得骨骼件可完成相应的动作,即实现了机器人的动作操作。
该骨骼件与电机1之间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在用户拼接操作时,可快速准确的完成部件之间的连接,无需进行复杂的螺钉旋拧操作,拆装方便,具有较高的便利性。
电机1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输出轴,输出轴连接有主动盘4和从动盘5,主动盘4和从动盘5相对设置分别位于输出轴的两端,主动盘4与输出轴连接;
第一连接件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爪6,两个卡爪6形成U形开口,两个卡爪6分别与主动盘4和从动盘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9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结构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