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面发送同相声波扬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860.9 | 申请日: | 201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侠辅;张丽娜;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侠辅;张丽娜;张旭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振膜 发送 筒形 密封 矩形螺旋线圈 金属平面 磁场 体内 电声转换效率 带状金属箔 复合扬声器 短路问题 腔体内部 塑料薄膜 悬空状态 振膜边缘 保真度 塑料膜 同相位 声波 音箱 磁铁 单层 联通 平绕 柔壁 向后 覆盖 制作 | ||
两面发送同相声波扬声器,是一种向前和向后发送同相位声波的扬声器,它的振膜是密封了空气的柔壁腔体形振膜,振膜腔体内不会产生反相声波。这种扬声器不存在声短路问题,不需要配用音箱。两面发送同相声波扬声器包括三种类型的扬声器,第一种扬声器的振膜为筒形振膜,它的每个筒形振膜是用粘附有金属平面矩形螺旋线圈的塑料薄膜制作的,筒形振膜腔体内的空气被密封,每个振膜放置于磁铁之间的磁场内部。第二种扬声器有两个大面积振膜,用作振膜的塑料膜上或粘附有很多金属平面矩形螺旋线圈,或粘附有很多单层平绕线圈,或粘附有相互联通的带状金属箔。这两个振膜覆盖了构成扬声器磁场的整个基体,振膜边缘固定于基体上,除去边缘以外,振膜全部处于悬空状态,这两个振膜腔体内部的空气被密封。第三种扬声器是将第一种和第二种扬声器的振膜,共同安装在同一个基体上做成的复合扬声器。这三种扬声器的保真度和电声转换效率都比较高。
技术领域
扬声器是信息科学领域属下的视听技术的一个终端元件,终端元件包括供眼睛看的以及供耳朵听的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显示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后者主要是扬声器,长期以来没有多大变化,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动圈式(又称电动式)扬声器是1861年发明的,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其间曾出现过舌簧喇叭、压电陶瓷喇叭、号筒喇叭、静电扬声器等,它们从未被广泛采用过。动圈式扬声器虽有其一些优点,但它的失真度仍高达5%,这是它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要再降低一点都很困难,人们对这样的失真度已经是听之任之,无可奈何了,高保真求之而不得,有人则去追求音乐感以代之。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模拟电路退场,数字电路登台,后者已经可以做到无失真记录、传递和放大音频电信号,动圈式扬声器早已不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了。
另一方面,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涌现出一批专门制作柔性印刷电路的厂家(即FPC厂家),它们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正好可以用来研制开发我们提出的新型扬声器的振膜,即把音圈和振膜合为一体的“柔性振膜扬声器“的振膜;而制作这种新型扬声器所需要的磁力极强的钕铁硼磁体,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产品质量、乃至性价比,我国都早就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依靠这两大产业作为支柱,再加上广大的市场需求,这种新型扬声器必定会在我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明内容
音圈和振膜合为一体的柔性振膜扬声器,就是让传导音频电流的金属线束或金属箔与塑料薄膜粘贴在一起,并把它放置在磁场内作为振膜的扬声器,由于振膜全部处在磁场中,音频电流的电磁力分布在整个振膜上,振膜上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受音频电流的电磁力直接支配,振膜各点的振动是同步的,并不存在一般扬声器那种振动由锥盆中心向周边传播的过程,也不存在锥盆上的分割振动等问题,因而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很好。这类扬声器有多种制作方案,振膜的形状以及扬声器的整体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琴弦振动式、搧动式以及摆动式扬声器以外,这里再提出一个系列,并把它称为“两面发送同相声波扬声器“。
这种扬声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基体做成什么形状,扬声器也就是什么形状。最简单的基体用长方体磁铁做成,在每条磁铁两端各粘上一块端面与磁铁端面相同的方木块或塑料块,并在它的两个侧面上,粘上一块覆盖木块和磁铁的铝皮以加固,在每个磁极表面上,刷漆或贴上一条胶带纸以绝缘,我们把这种两端加了木块或塑料块的磁铁叫做磁构件。然后按预定长度制作出一个矩形铁框,铁框上下内表面间距应等于磁构件长度。将做好的磁构件按相互吸引的方位等间距平行排列粘固于铁框内,并在两条磁构件之间的顶部和底部铁框内表面上各粘一块支撑片以加固,这种由铁框和磁构件以及支撑片做成的物体就是板式扬声器的基体,它是一种形状最为简单的基体。
两面发送同相声波扬声器按其构造形式分为三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侠辅;张丽娜;张旭,未经张侠辅;张丽娜;张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弹波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扬声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