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18632.1 申请日: 2017-03-01
公开(公告)号: CN106692590A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发明(设计)人: 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 戴建华
主分类号: A61K36/8905 分类号: A61K36/8905;A61P2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4499 浙江省嘉兴***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慢性 泪囊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中药,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慢性泪囊炎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多主诉泪溢(即无刺激时爱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者内眼角部位的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位无压痛,挤压泪囊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有时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泪囊失去张力,在皮肤表现可看到泪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较硬用力挤压后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溢出称为泪囊粘液囊肿。慢性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如果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对于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区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红肿、坚硬、压痛明显,炎症还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严重进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月后红肿局限,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排出脓液、炎症减轻。但有时局部会形成瘘道,瘘道闭死后又引起发作,故可表现为时愈时发。

慢性发炎的泪囊,囊壁纤维化,变厚可达正常者的2~3倍,囊腔极度缩小;但扩大成黏液囊肿时,囊壁极度变薄。黏膜粗糙呈绒状,皱褶增多,肉芽团或息肉可充满囊腔或在泪囊下端引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细胞成分各异。急性期为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慢性期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病程长者则有成纤维细胞。黏膜下的弹性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瘢痕组织形成囊腔缩小,泪囊与鼻泪管连接处为纤维索状闭塞。泪囊瘘管黏膜面为复层上皮,与皮肤表皮相连续,瘘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瘘管早期排出脓液,久之,急性炎症消退则转变为水样液。

西医治疗措施:1. 勤滴眼药:各种抗生素眼药水频滴患眼,但首先应将泪囊脓液挤压干净。2.泪道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激素或酶抑剂(如α—糜蛋白酶)冲洗。3.探通与扩张:经过一个时期冲洗,待分泌物消失时方可采用,但禁用暴力,以防形成假道,使感染扩散,导致加重其阻塞程度。4.手术疗法:以泪囊鼻腔吻合为主,亦可作泪囊摘除。应根据情况选择其适应症。如萎缩性鼻炎、狼疮、结核、梅毒患者,泪囊周围组织炎症或筛窦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角膜炎症,内眼炎,眼外伤等应首先考虑泪囊摘除以达安全。下泪小管阻塞才鼻泪管吻合术效果差。如单纯的粘液囊肿者,应以鼻泪管吻合术为原则。另外还有穿线术。

西医治疗泪囊炎需要使用到激素,对人体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难以根治,容易复发,中医使用中药治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辨证施治,是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用药的,第二中医使用的药材都是纯天然的药草和矿物,卫生环保,毒副作相对小,而且质量稳定,价格也较低,第三中药的依赖性小,没有上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金银花10-20克,枸杞子15-25克,当归15-25克,牡丹皮20-30克,连翘15-25克,薄荷5-10克,玄参9-15克,大枣10-15枚,桑叶10-20克,茯苓20-30克,菟丝子15-25克,桑葚12-20克,谷精草10-20克,五味子5-12克,香附8-15克,牛蒡子5-15克,地榆9-15克,甘草5-12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金银花15克,枸杞子22克,当归20克,牡丹皮28克,连翘18克,薄荷8克,玄参12克,大枣15枚,桑叶18克,茯苓25克,菟丝子22克,桑葚20克,谷精草15克,五味子8克,香附12克,牛蒡子10克,地榆12克,甘草6克。

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按配方称取药材,将称取的药材混合均匀,接着将药材洗净、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进行研磨,采用80目的筛子进行过筛,将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加入八倍量的水,大火蒸煮60分钟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钟,用纱布过滤,得到滤液即可。

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建华,未经戴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