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492.8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龙;邱志伟;曾庆良;陈萌;刘志海;马凡凡;孟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96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器 综合 性能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其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列车、地铁、电梯、抗冲击液压支架、起重机等高速、大载荷冲击作用下的缓冲器综合性能的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列车、地铁、电梯、抗冲击液压支架、起重机等高速、大载荷冲击作用下度、瞬时内部压力、位移、受力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时监测,建立起一个综合性能测试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性能参数的标定问题、为确定冲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为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上述高速、大载荷冲击作用下的液气式缓冲器的性能测试而言,现有的测试方案主要是来完成对被测缓冲器功能的定性评价,尚缺乏对温度、瞬时内部压力、位移、受力等参数的综合测试,无法为缓冲器的创新设计提供定量化的性能参数数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效果好的缓冲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缓冲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实验台架、安放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台,所述的实验台架的上部设有冲击装置,下部设有安放被测缓冲器的测控系统,实验台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实现对被测缓冲器内流体流量的测试的流量计;
所述的冲击装置包括电机、钢丝绳、冲击重锤和电磁铁,所述的电机设在实验台架的顶部,所述的冲击重锤上吸附在电磁铁上,钢丝绳一端与电磁铁相连,别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
所述的测控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集成块,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架上,用于实现对被测缓冲器位移的测试;所述电流互感器固定在集成块上,用于实现对磁流变式缓冲器的线圈电流的测试,所述的集成块包括的PS2压力传感器、PS1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PS2压力传感器、PS1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流量计和位移传感器一端分别与被测缓冲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
所述的测控系统上设有测试防护罩。
所述的被测缓冲器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
一种使用上述系统的缓冲器综合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被测缓冲器安装到试验台架内的测试平台上,连接好测控系统,设定冲击力,调节数据采集系统;
b.电磁铁通电吸附冲击重锤,在电机的带动下达到设定冲击行程后,控制电磁铁断电,冲击重锤自由下落,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加速,冲击设在正下方的被测缓冲器;
c.测控系统开始工作:
由位移传感器实时测得的被测缓冲器的位移,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经数据采集卡和处理软件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PS2压力传感器和PS1压力传感器分别实时测得的自缓冲开始时和缓冲过程中被测缓冲器中系统压力,并将测试信号经多通道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处理模块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并将测试信号经多通道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处理模块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流量计实时测得冲击过程中被测缓冲器内流体的流量,并通过数模转换器将测试信号经多通道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处理模块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电流互感器实时的测得磁流变式缓冲器的线圈电流,并将测试信号经多通道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处理模块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得冲击过程中的加速度,并经多路数据采样数据采集卡和处理软件输入到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
由缓冲器性能测试软件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测试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对冲击器的整个动作周期内压力、流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时监测,实时显示测试曲线;
d.缓冲结束后,控制电机带动钢丝绳使电磁铁向下运动直到和冲击重锤充分接触;
e.控制电磁铁通电,吸住冲击重锤,控制电机反转,通过钢丝绳带动电磁铁和冲击重锤一起向上运动,达到设定冲击行程后停止,准备下一次试验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