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8184.5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2;H01Q1/22;H01Q1/50;H01Q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袁方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结构 无线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终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减少屏幕色差以及透光性不均匀现象。该天线结构,覆盖无线终端的屏幕总成,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上形成有凹槽网格;所述基膜包括:天线区域和非天线区域;所述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全部联通,所述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天线的辐射结构;所述非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中填充补偿材料形成非导电区域,其中,所述天线区域与所述非天线区域的透光性的差满足预设条件。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无线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天线技术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天线系统在信道容量上具有一个不可突破的瓶颈——香农容量的限制。从理论上说,在天线相关性很低的情况下(要求天线之间距离满足大于半波长条件),天线数量越多,系统吞吐率会随着天线的数量成倍的增加。但是对于无线终端,尺寸是严格限制的,将多个天线集中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将会引起很大的互耦,基于SISO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的效率下降,相关性增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尺寸下,实现多个天线单元之间的高隔离问题是天线设计的一个难点。特别是,现在无线终端(如移动电话)内部的布局紧凑,大部分空间被电池、射频板等元器件占用,留给天线的空间很小,极大的加大了天线设计难度;此外,金属边框、电子元器件、金属后盖等部件会对无线终端内部放置的天线的带宽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获得更多的天线安置空间及更好的天线性能,将天线放置在显示器的屏幕总成上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或显示器屏幕总成上的非显示区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将天线放置在显示器屏幕总成上的非显示区域仅适用于边框尺寸足够大的无线终端,由于当前无线终端窄边框以及无边框化的发展趋势,通常需要将天线放置在显示器的屏幕总成上的显示区域,然而若将天线放置在显示器的屏幕总成上的显示区域,则使用传统金属材料来制作天线必然会影响显示器的成像和视觉效果,因此在显示器上放置天线必须使用透明导电材料来制作天线的部分。这种方案中使用导电材料制作天线必然带来显示器透光性的损耗,一般来说,导电性能越好的材料,透光性越低,因此,在天线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透光性和导电性能。然而,无论如何设计天线的透光性和导电性能,由于并不能改善屏幕总成上的显示区域中放置天线的部分与未放置天线的其他区域的透光性的差异,进而会造成屏幕色差以及透光性不均匀现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终端,能够减少屏幕色差以及透光性不均匀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覆盖无线终端屏幕总成。该天线结构包括基膜,该基膜可以采用诸如玻璃、有机树脂等材料制作的光学透明基膜,该基膜上形成有凹槽网格。该基膜包括:天线区域和非天线区域;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全部联通,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天线的辐射结构,示例性的导电材料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纳米金属线等透明导电材料。非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中填充补偿材料形成非导电区域,其中,天线区域与非天线区域的透光性的差满足预设条件。
这样,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在无线终端显示器的整个屏幕总成上均覆盖有膜装的天线结构,并且天线结构包括天线区域和非天线区域,在天线区域通过在联通的凹槽网格中填充的导电材料形成天线的辐射结构,这样天线结构的辐射结构完成天线的功能,而在非天线区域的凹槽网格中的填充补偿材料形成非导电区域,由于补偿材料有一定的不透光性,进而使得天线区域与非天线区域的透光性的差满足预设条件,即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减少天线区域与非天线区域的透透光性的差异,使得天线区域与非天线区域的透光性相同或足够接近,从而减少屏幕色差以及透光性不均匀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