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8016.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75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庆泰石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L1/222;C10L1/198;C10L1/16;C10L1/185;C10L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燃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享受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时,大量地消耗着化石燃料能源。化石燃料能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石油制品之一——汽油在化石燃料消耗占据较大的比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汽油,产生的尾气导致了空气的恶化。
由于我国的燃油品质普遍较差,燃油中含有硫、磷以及其他杂质,这些化学成分在燃烧后随着废气的排出,会在氧传感器表面和三元催化器内部形成化学络合物。
国内很多地区使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有很强的清洗作用,会将燃烧室内的积垢清洗但不能分解燃烧,因此随着废气的排放这些污垢也会沉积在氧传感器表面和三元催化器内。正是由于诸多因素,使得汽车在行驶一段里程后,除了会在进气门和燃烧室内产生积炭外,还会造成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三元催化器堵塞以及EGR阀被沉积物阻塞卡滞等故障,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造成油耗增加、动力下降和尾气超标等问题。
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气缸由于长期的运转可能会产生较多的积碳,并产生气密性不佳的问题,而导致汽油燃烧利用率不高而造成更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清除发动机气缸内的积碳,提供气缸密封性,增强发动机的动力。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油添加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式(1)1-15%;
1-10%;
油溶性聚醚,1-5%;
乙基环氧乙烷,0.1-1%;
烷基萘,1-20%;
余量为D80溶剂油;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式(1)2-10%;
2-9%;
油溶性聚醚,1-5%;
乙基环氧乙烷,0.1-1%;
烷基萘,5-15%;
余量为D80溶剂油;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式(1)3-8%;
3-8%;
油溶性聚醚,2-4%;
乙基环氧乙烷,0.1-1%;
烷基萘,8-12%;
余量为D80溶剂油;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式(1)7-8%;
4-7%;
油溶性聚醚,3-4%;
乙基环氧乙烷,0.1-1%;
烷基萘,8-10%;
余量为D80溶剂油;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式(1)7.5%;
6%;
油溶性聚醚,3.5%;
乙基环氧乙烷,0.1-1%;
烷基萘,9%;
余量为D80溶剂油;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优选地,还包括:
消泡剂,0.01%。
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5000ppmv。
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4000ppmv。
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ppmv。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1)
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
油溶性聚醚、乙基环氧乙烷、烷基萘加入D80溶剂油,搅拌混合。
本发明提出的汽油添加剂,利用大分子烷基萘和高分子酰胺物质在气缸中形成薄层油膜,减少汽油泵电刷磨损,提高气缸密封性,达到增强发动机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能解决常见的积炭油泥问题,即利用烷基苯与积炭油泥的相溶性,将酰胺、醚胺等洗脱下来的焦质顺利的带到润滑油中,减少了清洗后产生的杂物对三元催化皿的污染,进一步达到了减少排放CO、烃类、氮氧化合物、SO2等污染物,使汽油充分雾化燃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庆泰石油添加剂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庆泰石油添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