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理地址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7050.1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潘静雅;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H04W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唐会娜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理地址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地址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通信模式时,根据预设模块的物理地址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其中,所述用户号码包括:第一用户号码和第二用户号码;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和预先确定的国家码和国内目的地码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码;当所述移动终端满足预先设置的通信条件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时,使用所述标识码与通信数据库进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理地址的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具有通话功能的移动终端都会使用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使用SIM卡进行通信的原理是移动终端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该芯片卡可以存储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从而可供通信网络对移动终端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并对通话过程中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具体地,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的主要信息包括:SIM卡生产厂商存入的系统数据;移动运营商或者是其他经营部门在将SIM卡发放给用户时注入的网络参数和用户数据;用户自己存入的数据,比如,短消息、固定拨号,缩位拨号,性能参数,话费记数等。每当移动终端开机时,都要与SIM卡进行数据交流,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
对于移动终端而言,现在终端设备类型繁多,各种各样的品牌和型号充斥在通信市场中,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其面对用户提出的要求时,却无法满足要求,比如,若用户需要更换或者补办手机号码,移动运营商则无法进行号码转换,若用户重新申请新的手机号码,需要用户放弃原先的手机号码,或者需要用户使用双卡双待的移动终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习惯不会被破坏。而且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的过程中,需要到移动营业厅更换SIM卡,此时原先的SIM卡就会被废弃,进而导致SIM卡的电子污染和电子浪费。
现在通信的安全性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威胁,移动终端可以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例如,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指纹和眼纹等生物特征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从而保证用户信息安全。而在这些应用以外,任何应用无法对通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保护,最终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还是会泄露,特别是用户的电话号码,具体表现形式为骚扰电话、广告电话以及推销电话,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由于SIM卡上的一部分数据具有一次写入性,也就是说,一旦废除使用或者需要修改,移动终端只能更换新的SIM卡,并在新的SIM中重新注入有效信息,而且用户在原SIM卡存储的信息无法复制到新的SIM卡上,这样就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SIM卡若不经过处理直接丢弃后,可能会导致SIM卡中号码信息的泄露,这样也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危险性;与此同时,被丢弃的SIM也可能会导致电子污染和电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于物理地址的通信方法及装置,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而且还可以增加移动终端中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移动终端使用SIM卡导致的电子污染和电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地址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移动终端处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通信模式时,根据预设模块的物理地址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其中,所述用户号码包括:第一用户号码和第二用户号码;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和预先确定的国家码和国内目的地码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码;
当所述移动终端满足预先设置的通信条件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7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