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6429.0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新;卢国平;李相启;陈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预制 楼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装配整体式建筑目前在大量使用叠合楼板,即在工厂预制生产叠合楼板的预制构件,在工程现场架设工具式支撑架,在支撑架上搁置叠合楼板的预制构件后,在预制构件的顶面铺设钢筋网片,再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由此形成预制构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组合的叠合楼板。可见叠合楼板的施工还是比较繁琐,而且正因为预制构件支撑架的搭设、叠合楼板现浇层浇筑,占用了大量的施工工期,另外上层叠合板需支撑架架设在下层叠合板之上,由此上下层之间无法做到同步施工,且支撑架在架设前还需要等待下层叠合板的现浇混凝土层达到一定强度,由此可见,现在的叠合板结构形式及其施工工艺对工期影响较大。
另外对于大跨度的混凝土结构,如多层停车场、大开间的办公、教学楼,楼板的跨度较大,导致对应的楼板板厚较大,或者要设置较多的次梁,施工复杂,也不是很经济,且次梁较多时,会对楼层顶棚布设管线影响较大。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期节约,抗震性能好,梁高小,适用面广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其包括叠合T形主梁以及T形梁板;其中,所述叠合T形主梁由T形梁预制构件和叠合层组成;所述T形梁预制构件呈T形,由矩形预制梁主体和顶部两侧的挑耳、外露箍筋、主梁上部钢筋组成;所述T形梁板并排平行搁置于所述叠合T形主梁的挑耳上;所述T型梁板由混凝土翼缘板、混凝土梯形梁、梯形梁外露钢筋组成,所述梯形梁外露钢筋沿所述T形梁板长度方向延伸出混凝土梯形梁的两端,并呈矩形;所述主梁上部钢筋设置在所述梯形梁外露钢筋围合的区域内侧;所述相邻T形梁板的混凝土翼缘板之间留设缝隙,缝隙中填塞密封胶。
本发明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形梁外露钢筋外露长度为所述矩形预制梁主体的宽度减去20mm。
本发明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梯形梁处于所述T形梁板的中部,梁侧面呈45度角与混凝土翼缘板相连;所述T形预制构件在对应所述混凝土梯形梁位置预留尺寸相同的缺口。
本发明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形梁板在所述混凝土翼缘板边缘留设通长的L形企口,且所述混凝土翼缘板的两个侧边的所述企口外伸段上下位置错开,所述企口的外伸段长度小于3cm;在所述T形梁板顶面的所述外伸段长度比在所述T形梁板底面的所述外伸段长度小1cm,所述企口的外伸段厚度为所述混凝土翼缘板厚度的一半减去5mm。
本发明的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还设置为:所述T形梁板在混凝土翼缘板顶面,T形梁板拼接处以及叠合层顶面敷设装饰板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时,所有T型梁板下部不需要架设支撑,直接吊装搁置于所述叠合T性主梁T形预制构件所述挑耳上,减少了很多的支撑架施工时间,而且如此有利于所述T型梁板的面层保护。
2.本发明的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克服了常规预制叠合楼板施工时间长的缺陷。常规的预制叠合楼板施工时需要安装上层钢筋网片、浇筑楼板叠合层混凝土,施工相对复杂,另外还需等待叠合层混凝土硬化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支撑上层楼板支撑架,如此导致上述工序的施工时间较长,对整个项目的工期影响较大。但T型梁板吊装就位后,只需浇筑所述叠合T形主梁叠合层混凝土,施工快速,充分节约工期。
3.本发明的一种大跨度预制楼板结构,所述的T形梁板即为传统建筑中的楼板与次梁,它们一同预制成型,彼此之间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在地震荷载下不会出现彼此分离脱落现象;而所述T形梁板搁置于所述叠合T形主梁之上,且所述梯形梁外露钢筋锚固于所述叠合T形主梁叠合层之内,同时所述叠合T形主梁的上部钢筋从所述梯形梁外露钢筋围合的区域内侧穿过,由此通过上述三种措施,保证了所述T形梁板与所述叠合T形主梁之间具有很好的连接作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彼此难以分离。因此整个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平板膜元件
- 下一篇:一种生物医药用混合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