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5525.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家祥;孔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安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6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个人数据、企业数据、乃至涉密数据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泄密风险,尤其是政府机要、军队、工业、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
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内一般采用下面三种技术确保数据安全:(1)数据内容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解密技术和端到端链路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读取;(2)数据安全转移技术,包括阻止非法拷贝、打印或其它输出,保障数据在使用和转移过程中的安全;(3)网络阻断技术,包括网络物理阻断和设置网络屏障等技术。
虽然上述传统防护手段对于信息安全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但防护效果十分有限,就是因为传统的防护手段均是以先验知识甄别为前提的识别技术无法应对未知威胁,并且只通过为计算设备做针对性的加固、监控,没有做到对终端的完全控制,所以总会出现泄密、窃密的新的手段,甚至是未知的途径。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达到计算终端完全控制的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计算设备配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通过为计算设备做针对性的加固、监控,未实现对计算设备的完全控制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数据管控方法的第一计算设备,包括: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数据使用请求;所述操作系统根据该数据使用请求生成请求包,并将所述请求包发送至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解析出所述请求包中的读取指令,修改所述读取指令的源地址为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磁盘地址;将修改后的读取指令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待接收到与所述读取指令对应的操作数后,将该操作数发送至所述应用程序使用。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修改读取指令的源地址为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磁盘地址的过程,具体包括:查找第一计算设备上的映射位图;将所述读取指令的源地址修改为该源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磁盘地址;所述映射位图用于表示本地数据是否转储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该映射位图中含有两个计算设备针对于转储数据的磁盘地址 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所述查找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上的映射位图的过程中,若未在所述映射位图中查找到所述读取指令的源地址,则不对所述读取指令的源地址进行修改。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映射位图为第一映射位图;在所述修改读取指令的源地址为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磁盘地址之前,还包括:通过传输网络获取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第二映射位图,作为所述第一映射位图。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数据管控方法的第一计算设备,包括: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数据存储请求;所述操作系统根据该数据存储请求生成请求包,并将所述请求包发送至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解析出所述请求包中的存储指令,修改所述存储指令的目标地址为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磁盘地址;将修改后的存储指令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修改所述存储指令的目标地址为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磁盘地址的过程,具体包括:查找第一计算设备上的映射位图;将所述存储指令的目标地址修改为该目标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磁盘地址;所述映射位图用于表示本地数据是否转储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该映射位图中含有两个计算设备针对于转储数据的磁盘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映射位图为第一映射位图;在所述将修改后的存储指令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之后,还包括:更新位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中的第一映射位图,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中的第二映射位图。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所述将修改后的存储指令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之前,还包括:通过传输网络获取所述第二计算设备上的第二映射位图,作为所述第一映射位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安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安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5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