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式回转杀菌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4365.0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1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丹丹 |
主分类号: | A23L3/015 | 分类号: | A23L3/015;A23L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回转 杀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回转杀菌机。
背景技术:
食品杀菌就是以食品原料、加工品为对象,通过对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杀菌及除菌,达到食品品质的稳定化,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因此降低食品中有害细菌在存活数量,避免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
传统的杀菌方式主要有紫外线灯照射杀菌、药物喷洒灭菌、臭氧灭菌、洁净室灭菌。紫外线灯照射杀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由于紫外线灯对人体有害,所以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生产时为细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机会。紫外线灯还有一个弊端,有效辐照距离为1.5米,开启时空气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只是暂时击晕(隐藏在0.6M以下或辐照距离外),并未完全杀死;关闭时,待人、物流动后被击晕的细菌、病毒会反弹,使空气浮游菌数量更高。药物喷洒灭菌: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对微生物有较强的灭杀作用,成本低廉。因强烈的气化作用,刺激性很强,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多数出口食品企业也不在用喷洒方法灭菌,主要原因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试剂易在食品中残留,对作业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肠胃及呼吸道也有影响,长期容易患毒害性职业病。臭氧灭菌:对有害细菌杀灭有特效,可以减轻车间内的异味,使用面比较广,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车间湿度及臭氧浓度大小。在静态(无人)的状态下使用,对器具、设备有氧化、腐蚀作用。但是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危害,也会造成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洁净室灭菌,采用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方式滤尘,同时补充新风,但高效过滤及通风系统本身不具备杀菌功能,杀菌尚需配合臭氧装置。目前,洁净室无法在食品行业普及,原因如下:1、洁净室造价高、耗电大、易损耗品更换频繁,运行成本大;2、现有食品企业多为老式厂房,改造成本大,搬迁或重建时则报废。因此,无尘洁净室对诸多企业而言成了一种摆设,一种形象工程,只有上级检查时才开启。
由上述比较可知,传统的杀菌方式,不能实现在有人状态下的持续动态消毒,导致消毒的中断;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二次污染,需要人机同场作业的动态空气消毒方式,即人和消毒设备同处一个车间内,在工人操作的同时,使用消毒设备同步对空间进行消毒。而传统的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是靠人员的避免,特别是在易感染微生物的散热间及包装区域,无任何有效的动态杀菌保障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式回转杀菌机,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C、色索等没有影响,营养成分损失很少,能在工作人员监控的情况下对食品进行连续动态消毒,并且对工作人员没有身体伤害。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轨道式回转杀菌机,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外筒内部与外筒同轴的内筒,所述的外筒内壁上设置有一组环形轨道,所述的内筒的外壁上对应每层所述的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垂直与所述的环形轨道的筋板,所述的内筒连接回转驱动装置,所述的内筒上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的内筒里面连接有蒸汽输入管道和压缩空气输入管道,所述的蒸汽输入管道连接锅炉,所述的压缩空气输入管道连接空压机。
所述的轨道式回转杀菌机,所述的外筒上设置有进料出料口。
所述的轨道式回转杀菌机,所述的内筒里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轨道式回转杀菌机,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包括电动马达和减速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压缩空气施压,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C、色索等没有影响,营养成分损失很少,能在工作人员监控的情况下对食品进行连续动态消毒,并且对工作人员没有身体伤害。
2.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对筒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精准的控制,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加温加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外筒;2、内筒;3、环形轨道;4、筋板;5、回转驱动装置;6、通孔;7、蒸汽输入管道;8、压缩空气输入管道;9、锅炉;10、空压机;11、进料出料口;12、温度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丹丹,未经张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4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