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压电缆注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3721.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洪;时峥;马效益;王鹏;祁俊武;王旭;豆明明;王巍岚;冯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14 | 分类号: | E21B2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注入 | ||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气井带压电缆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带压电缆注入器,包括壳体、上接头、下接头、液压油注入接头、推靠机构、液压油回油接头、动力轮组、推靠支架和动力轮支架,上接头和下接头各位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推靠机构、动力轮组、推靠支架和动力轮支架内置于壳体,推靠支架坐落在推靠机构内部,动力轮组坐落在动力轮支架上,推靠机构的上内腔的进口与液压油注入接头连通,推靠支架上部一端连通上内腔的出口,另一端连通动力轮组,下部一端连通动力轮支架,另一端连通下内腔的进口,下内腔的出口与液压油回油接头连通,本发明摆脱了常规配重带来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实现极少加重甚至不加重顺利将电缆及作业仪器、工具串下入井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气井带压电缆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压电缆注入器。
背景技术
带压电缆作业电缆的下入是通过底部配重的方式克服磨阻下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配重与电缆的直径和井内压力成正比,为了克服磨阻顺利下入电缆就必须适度加重,这样问题就来了,在小尺寸生产管柱内作业时,仪器串、加重杆外径受限,重量轻,电缆下入还受注脂压力、盘根紧实程度、环境温度等影响,通常得大量配重,结果工具串就会很长,工具串通信、绝缘状况变差,入井后遇卡风险增大,地面防喷管串也过长,作业风险也相应增大。
为了避免传统加重在带压电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利现象,提高带压电缆作业安全,通过设计一种利用液压动力驱动的电缆注入器,安装在防喷管与防喷器之间,通过注入器的推送将电缆往下推入井内,可实现带压电缆作业工具串极少加重甚至不加重亦能顺利下入,同时有效的减少地面防喷管高度,地面操作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带压电缆作业电缆下入时为了克服磨阻大量配重导致工具串加长,工具串通信、绝缘状况变差,入井后遇卡风险增大,地面防喷管串也过长,作业风险也相应增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压电缆注入器,包括壳体、上接头、下接头、液压油注入接头、推靠机构、液压油回油接头、动力轮组、推靠支架和动力轮支架,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位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推靠机构、动力轮组、推靠支架和动力轮支架内置于壳体,推靠支架坐落在推靠机构的内部,动力轮组坐落在动力轮支架上,推靠机构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上内腔和下内腔,上内腔的进口与液压油注入接头连通,推靠支架上部一端连通上内腔的出口,另一端连通动力轮组,推靠支架下部一端连通动力轮支架,另一端连通下内腔的进口,下内腔的出口与液压油回油接头连通。
所述的动力轮支架开有支架中心通道。
所述的推靠支架包括上管道和下管道,上管道的进口连接推靠支架上部且位于上内腔出口处,上管道的出口连通动力轮组,下管道的进口连通支架中心通道的出口,下管道的出口连接推靠支架下部且位于下内腔进口处。
所述的推靠机构还包括活塞,活塞固定连接推靠机构的本体并分别套于上管道和下管道上,活塞开有活塞中心通道,上管道的进口和下管道的出口均设有单流阀,活塞中心通道与单流阀、上内腔、下内腔相通。
所述的带压电缆注入器还包括被动轮组,被动轮组与动力轮组相对称的安装在壳体的内部。
所述的壳体垂直方向开有内腔,内腔的可通过性为5.0mm-76.0mm;壳体直径为177.8mm,高度为1260mm,材质为42CrMo;动力轮组和被动轮组轮径45mm,厚度16mm,轮槽肩部宽度10mm,边缘材质为耐磨合成塑料,中间部分为合金材质42CrMo,圆心密封轴承。
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扣型为3-3/4”快速由壬,液压油注入接头和液压油回油接头为LSQ-FF平式液压快速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丢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内总成跟动的取心钻具单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