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3660.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6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赖新红;梁永林;杜彦魁;高宁;闫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在服务器内部,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显卡(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是发热大户,当CPU或GPU的温度过高时,会直接影响到其处理性能,因此需采用散热器模组对CPU和GPU进行散热,保证内部部件的温度正常。
而在采用现有的水冷散热器或导热硅脂对CPU和GPU进行散热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CPU或GPU的降温效果越来越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降温效果越来越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包括:吸热模块、散热模块和驱动模块;
所述吸热模块紧贴热源设置,所述吸热模块包括导热介质,用于通过所述导热介质吸收所述热源的热量;
所述吸热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通过导管连接;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导热介质经所述导管在所述吸热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循环;
所述散热模块,用于降低所述导热介质的温度;
所述导热介质为液态金属。
可选的,所述吸热模块包括空腔金属板;
所述空腔金属板上设置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导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孔流入所述空腔金属板的内腔,并通过所述第二孔流出所述空腔金属板的内腔。
可选的,所述导管为金属材质。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箱;
所述导管呈S形分布在所述散热箱内部。
可选的,所述吸热模块还包括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所述空腔金属板固定在所述热源上。
可选的,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金属簧片;
所述金属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金属板上;
所述金属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螺丝,用于将所述金属簧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热源上。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风扇;
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散热箱内部的S形导管进行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温度感应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温度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散热箱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散热箱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将吸热模块紧贴热源设置,通过吸热模块中存在的液态金属吸收热源的热量。驱动模块(例如驱动泵)驱动液态金属流动,使吸热模块中吸收了热量的液态金属经连接的导管流至散热模块。液态金属经散热模块降低温度后又通过导管流入吸热模块。由于液态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且其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以保证吸热模块长期具有良好的吸热效果,保持散热系统的对热源的降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中吸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包括:吸热模块100、散热模块200和驱动模块300;
所述吸热模块100紧贴热源400设置,所述吸热模块100包括导热介质,用于通过所述导热介质吸收所述热源400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