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3415.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许江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B63C9/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熊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身 佩戴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上活动已成为人们一种健康、娱乐的新需要,成为了人们最热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水上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游泳是凭借自身的浮力和推进力游动,若不熟悉水性或掉以轻心则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意外溺水是造成人员人身伤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因为意外溺水造成的人员死亡和受伤情况屡见不鲜,保证水上活动安全减少意外溺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阶段的溺水预防方法只能是安置一定数量的救生员,但只限于在游泳池等方位较小的场所,若是在海滩等游玩范围很大的场所,救生员的作用微乎其微。在玩水中遇到溺水事故又无旁人相救的情况下,只能自救,溺水自助预防方法目前只有游泳圈或是救生衣等体积较大的辅助工具,严重妨碍人们正常的水上游玩,更常见的情况是当游泳者在识水性的情况下游到深水区而突然发生被异物所伤或者腿脚抽筋等意外情况,儿童是溺水死亡的最受影响的受害群体之一,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其佩戴于玩水者身上,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腔;还包括隔水薄膜、推件、弹簧、水溶垫、气瓶和气囊;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内腔;所述隔水薄膜密封该第一开口;所述主体还具有气体通道及处于该气体通道两端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气瓶,所述第三开口连接所述气囊;所述推件、所述弹簧和所述水溶垫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弹簧挤压所述推件,所述推件挤压所述水溶垫;所述推件前移能够打开密封的所述气瓶,所述气瓶内的气体经所述气体通道进入所述气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下所述。
所述推件堵塞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推件前移所述气体通道贯通。
所述推件包括前端的推针;所述推针能够刺破所述气瓶的密封口。
所述推件包括第一段式和第二段式;在所述第一段式和所述第二段式之间设置分隔的所述水溶垫。
包括刺破机构;所述刺破机构为一可按压刺针;按压所述刺针能够刺破所述隔水薄膜;或者,所述刺破机构为一电动刺针,由传感器、处理器和电机自动控制并驱动所述刺针刺破所述隔水薄膜。
所述主体具有一凹槽;所述气囊能够折叠置于该凹槽。
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能够对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第二衬套分离时能够更换所述水溶垫。
所述主体包括外衬套,所述刺破机构和所述隔水薄膜设置于所述外衬套;所述外衬套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衬套。
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连接所述主体。
所述绑带为腕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佩戴于玩水者身上,为其提供安全保障。能够手动启动,亦能够电动启动,从而保证佩戴者的人身安全,给营救争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救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可识别车辆放电的安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