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外部点火的燃烧发动机的内燃机和运行内燃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2168.5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M.保罗夫斯基;I.舒尔策;J.埃尔弗特;J.特奥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32 | 分类号: | F01N3/32;F01N3/34;F01N3/021;F01N3/0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李强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外部 点火 燃烧 发动机 内燃机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内燃机,其带有外部点火的燃烧发动机(2)、新鲜气体线路(3)、带有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装置(5)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下游的颗粒过滤器(6)的废气设施(4)和由所述新鲜气体线路(3)分出的带有二次空气泵(8)的二次空气管道(7),其中,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具有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上游且在布置在所述废气设施(4)中的涡轮机(19)上游通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的第一分支(9),且具有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下游和在所述颗粒过滤器(6)上游通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的第二分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设施(4)紧邻地在所述燃烧发动机(2)的多个燃烧室(11)下游具有多个部分废气管道(12),其进一步在下游至少部分被聚集成至少一个废气收集管道(13),其中,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的第一分支(9)划分成多个子分支(14)且每个子分支(14)在所述子分支(14)的第一出口(15)处通入到部分废气管道(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装置(5)布置在所述部分废气管道(12)中的所述第一出口(15)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设施(4)紧邻地在所述燃烧发动机(2)的多个燃烧室(11)下游具有多个部分废气管道(12),其进一步在下游被聚集成废气收集管道(13),其中,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的第一分支(9)在所述第一分支(9)的第一出口(15)处通入到所述废气收集管道(13)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通过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输送的体积流(17)传导通过所述第一分支(9)和/或通过所述第二分支(10)的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支(9)中和在所述第二分支(10)中分别布置有阀(16)。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在布置在所述新鲜气体线路(3)中的压缩机(18)上游由所述新鲜气体线路(3)分出。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颗粒过滤器(6)在布置在所述废气设施(4)中的涡轮机(19)下游布置在所述废气设施(4)中。
9.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1)的方法,所述内燃机(1)带有外部点火的燃烧发动机(2)、新鲜气体线路(3)、带有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装置(5)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下游的颗粒过滤器(6)的废气设施(4)和由所述新鲜气体线路(3)分出的带有二次空气泵(8)的二次空气管道(7),在其中二次空气(20)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上游且在布置在所述废气设施(4)中的涡轮机(19)上游被引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且二次空气(20)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下游和所述颗粒过滤器(6)上游被引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具有第一分支(9),其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上游在所述第一分支(9)的第一出口(15)处通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且具有第二分支(10),该第二分支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5)下游且在所述颗粒过滤器(6)上游在所述第二分支(10)的第二出口(21)处通入到所述废气设施(4)中,其中,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具有至少一个阀(16),其为了传递通过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输送的体积流
a) 能开关以为了传递通过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输送的体积流仅通过所述第一分支(9)或仅通过所述第二分支(10),或
b) 能调节以为了传递通过所述二次空气管道(7)输送的体积流以能调整的份额通过所述第一分支(9)和通过所述第二分支(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1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或其它原动机的声音控制
- 下一篇:降温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