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平衡式衔铁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11969.X | 申请日: | 2017-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1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 发明(设计)人: | 何仲波;钟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30 | 分类号: | H01H50/30;H01H50/64;H01H51/01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平衡 衔铁 部分 保持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平衡式衔铁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架、衔铁部分和两组对应相配合的动簧、静簧;还包括一长转轴,所述长转轴固定在衔铁部分的一端以使处在衔铁部分的另一端的衔铁能够围绕长转轴转动;所述线圈架和/或底座上设有二个用以支撑所述长转轴能够转动的轴孔,并使衔铁部分的电磁吸力作用点和衔铁部分的推力作用点分别处在所述两个轴孔对长转轴支撑后所形成的支撑作用线的两边,以使电磁吸力作用点相对支撑作用线的扭矩和推力作用点相对支撑作用线的扭矩相互抵消。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衔铁部分在切换过程中的扭动问题,保证了产品参数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平衡式衔铁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由磁路系统、接触系统、推动机构和基座(或称为底座)组成。磁路系统一般由两个基本的磁路组成,包括静止导磁体部件、可动导磁体部件和线圈,接触系统包括动簧部分、静簧部分,推动机构一般由推动块担当。继电器线圈通正向脉冲电压,磁路系统工作,推动块推动动簧部分,使触点接触,继电器动作,线圈通反向脉冲电压,磁路系统工作,推动块推动动簧部分,使触点断开,继电器复归。
现有技术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这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100、线圈架200、衔铁部分300和两组对应相配合的动簧400、静簧500,其中的衔铁部分300是将衔铁和推动块组合在一起,衔铁部分300的衔铁301用来与磁路部分相配合,衔铁部分300的推动部302用来与动簧400中的动簧片401相配合,在线圈架200上设有一短转轴201,在衔铁部分300的一端设有转轴孔303,衔铁部分300的一端的转轴孔303与线圈架200的短转轴201相配合,衔铁301设在衔铁部分300的另一端,当线圈通正、反向脉冲电压时,衔铁部分300的衔铁301在正、反向电磁吸力的作用下,使得衔铁部分300围绕线圈架200的短转轴201转动,衔铁部分300的两个推动部302交替地推动对应的动簧片401,使对应动簧片401的动触点402与对应的静触点502相接触,从而实现切换负载。如图3所示,由于衔铁部分300的转轴孔303与线圈架200上的短转轴201的配合长度很短(即配合段太短),衔铁部分300的电磁吸力作用点(即衔铁301与铁芯、轭铁的接触处)与短转轴201作用线的力臂为b,衔铁部分300的推力作用点(即推动部302与动簧400的作用位置)与短转轴201作用线的力臂为a,其力臂a、b均在短转轴201的同一侧(如图3所示的下侧),并且衔铁部分300的转轴孔303与线圈架200的短转轴201一定是间隙配合,因此继电器在切换负载时会导致转动力矩不平衡,使得衔铁部分300在动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扭动,从而导致衔铁部分300的衔铁301与磁路系统的铁芯、轭铁的接触点和衔铁部分300的推动部302与动簧的接触点很不稳定,使得产品的参数也及不稳定,严重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平衡式衔铁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结构的改进,能够有效降低衔铁部分在切换过程中的扭动问题,保证了产品参数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平衡式衔铁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架、衔铁部分和两组对应相配合的动簧、静簧;所述线圈架、动簧和静簧分别装在底座的对应位置;所述衔铁部分具有用来与磁路部分相配合的衔铁和用来与动簧相配合的推动部;该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一长转轴,所述长转轴固定在衔铁部分的一端以使处在衔铁部分的另一端的衔铁能够围绕长转轴转动;所述线圈架和/或底座上设有二个用以支撑所述长转轴能够转动的轴孔,并使衔铁部分的电磁吸力作用点和衔铁部分的推力作用点分别处在所述两个轴孔对长转轴支撑后所形成的支撑作用线的两边,以使电磁吸力作用点相对支撑作用线的扭矩和推力作用点相对支撑作用线的扭矩相互抵消。
所述衔铁部分的电磁吸力作用点至所述两个轴孔对长转轴支撑后所形成的支撑作用线的距离和衔铁部分的推力作用点至所述两个轴孔对长转轴支撑后所形成的支撑作用线的距离大致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中消内管的压凹、卸料一体式模具
 - 下一篇:一种压型翻边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