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探头照度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1503.X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边宇;马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G01J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头 照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照度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探头照度计。
背景技术
照度的测量是一种基础的光参数测量,使用需求广泛,研发不同种类适用于不同测量条件下的照度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诸多情况下涉及到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照度测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照度计的照度测量探头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其内包含光电传感等元件,因此照度探头尺寸偏大无法置入狭小空间内,导致此类照度测量需求无法直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结构简单、测量方便的微探头照度计。通过光学传导方式将光电传感与细小的光纤探头进行分离,不仅实现了照度计探头的小型化,且可以满足狭小空间内的照度测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探头照度计,该微探头照度计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依次包括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
所述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被轴向依次固定在固定组件2内部。
所述固定组件2依次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密封端盖2-3;所述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以头尾套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二套筒2-2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依次包括隔离腔3-1和透镜腔3-2;所述光纤1的端部置于并固定在第一套筒2-1内;
所述透镜3置于并固定在第二套筒2-2的透镜腔3-2内;
所述光电传感器4通过密封端盖2-3设置并固定在透镜腔3-2的末端。
所述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轴线重合;所述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分布在该重合的轴线上。
所述隔离腔3-1的内径小于透镜腔3-2的内径。
所述隔离腔3-1与透镜腔3-2的过渡处为90°过渡。
所述光电传感器4通过导线5连接照度计主机6;被测量光线经过光纤1传导至透镜3,再经透镜3发散后入射至光电传感器4,光电传感器4输出电信号并由导线5传递至照度计主机6并显示输出照度值。
所述光电传感器4为硅光电池型传感器。
所述光纤1的类型为石英抗紫外线光纤,直径100μm、200μm、400μm或者600μm,光纤1的探头端1-1(照度测量端)光纤出头为5mm,光纤1其余部分包覆不透光外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能够直接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照度测试。通过光学传导设计将光电传感器与细小的光纤探头进行分离,使被测量光线经过光纤传导经透镜发散后入射光电传感器进而输出电信号以输出照度值。本发明的光纤1的探头端1-1(照度测量端)仅为光纤截面大小,被测量光线经过光纤1传导至透镜3,再经透镜3发散后入射至光电传感器4,光电传感器4输出电信号并由导线5传递至照度计主机6并显示输出照度值。
本发明巧妙的将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被轴向依次限制在固定组件2内部;机械结构设计紧凑、合理,简单易用。测量时仅通过光纤1的探头端1-1(照度测量端)可直观、准确地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照度测量,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照度计探头的小型化,解决了现存的因照度探头尺寸偏大无法置入狭小空间内进行照度测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探头照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探头照度计,该微探头照度计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依次包括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
所述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被轴向依次固定在固定组件2内部。透镜3用于将光纤传导的光线发散为平行光。
所述固定组件2依次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密封端盖2-3;所述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以头尾套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二套筒2-2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依次包括隔离腔3-1和透镜腔3-2;所述光纤1的端部置于并固定在第一套筒2-1内;
所述透镜3置于并固定在第二套筒2-2的透镜腔3-2内;
所述光电传感器4通过密封端盖2-3设置并固定在透镜腔3-2的末端。
所述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轴线重合;所述光纤1、透镜3和光电传感器4按照光信号传输路径分布在该重合的轴线上。
所述隔离腔3-1的内径小于透镜腔3-2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无人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接收吊舱
- 下一篇:一种无源定位寻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