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背板用聚酯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1263.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通;高青;王钦;程龙宝;杜坤;鲍时萍;何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27/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郭绍华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板 聚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背板用聚酯膜,所述光伏背板用聚酯膜包含耐候层和阻隔层,耐候层和阻隔层所用聚酯原料为芳香族聚酯;耐候层所用芳香族聚酯含量为0.50%以下,耐候层含有占耐候层总重量0.05%~5%的二氧化硅粒子和占耐候层总重量0.1%~2%的封端剂;阻隔层含有纳米级无机粒子和微米级无机粒子;耐候层与阻隔层的厚度比为1:5~1:15。所述光伏背板用聚酯膜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阻隔性,可广泛应用于和光伏电池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背板用聚酯膜。
背景技术
聚酯膜(PET膜)因成本较低,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耐化学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行业。其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背板中,对电池内在组件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因光伏电池长期放置在室外自然环境中使用,要求各个组件都要有很好的耐候性。而作为用于电池背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光伏背板,还要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够阻止水蒸气和其它腐蚀性物质透过背板进入电池内部,对内部元件进行破坏。而聚酯膜作为光伏背板的主体部分,要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阻隔性。
早期国内外光伏背板使用的都是普通聚酯膜,虽有机械性能、绝缘性能和耐化学性等优势,但在耐候性和阻隔性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市场和光伏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光伏电池对各个组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光伏背板用聚酯膜而言,其本身就先天不足的耐候性和阻隔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光伏电池行业使用要求的具有优异耐候性和阻隔性的光伏背板用聚酯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背板用聚酯膜,所述光伏背板用聚酯膜包含耐候层和阻隔层,耐候层位于阻隔层的两侧,所述光伏背板用聚酯膜包含耐候层和阻隔层,耐候层位于阻隔层的两侧,耐候层和阻隔层所用聚酯原料为芳香族聚酯,耐候层所用芳香族聚酯中低分子物质含量为0.50%以下,耐候层含有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二氧化硅粒子重量占耐候层总重量的0.05%~5%,耐候层含有封端剂,所述封端剂重量占耐候层总重量0.1%~2%,阻隔层含有纳米级无机粒子和微米级无机粒子,耐候层与阻隔层的厚度比为1:5~1:15。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3μm~10μm。
所述封端剂为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
所述纳米级无机粒子粒径为20nm~400nm。
所述纳米级无机粒子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纳米级无机粒子的重量占阻隔层总重量的0.5%~15%。
所述微米级无机粒子粒径为1μm~5μm。
所述微米级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硫酸钡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微米级无机粒子重量占阻隔层总重量的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光伏背板用聚酯膜的中间层(即阻隔层)添加纳米级无机粒子和微米级无机粒子(即微米级无机粒子),提高了光伏背板用聚酯膜的阻隔性,且不影响其机械性能;光伏背板用聚酯膜的表层(即耐候层)使用低分子物质含量较少的芳香族聚酯,同时添加非金属氧化物粒子SiO2和封端剂,减少表层(即耐候层)中降解反应的活性基团,从而提高光伏背板用聚酯膜的耐候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伏背板用聚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1.耐候层;2.阻隔层;3.二氧化硅粒子;4.微米级无机粒子;5.纳米级无机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杀菌剂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地坪漆生产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