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极性反转电压策略的纳喷雾离子源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1027.1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龚晓云;方向;熊行创;叶似剑;赵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H01J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0001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样品溶液 喷针 预处理 喷雾离子源 极性反转 金属电极 绝缘端盖 耐受性 蛋白质分子 额外添加剂 漏电 电线穿过 高压产生 高压电源 连接金属 输出功能 折叠结构 正反双向 负高压 缓冲盐 信噪比 电极 反相 封堵 基质 尾端 装载 检测 | ||
1.一种基于极性反转电压策略的纳喷雾离子源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从纳喷雾喷针的尾端注入样品溶液;
S2,将金属电极从纳喷雾喷针尾端插入到纳喷雾喷针内,直至金属电极与样品溶液接触到;
S3,用绝缘端盖封住纳喷雾喷针的尾端并连通高压电源和金属电极;
S4,打开高压电源先对金属电极输出-2.5kV至-5.0kV电压,持续输出3s至12s;然后对金属电极输出+1.5kV至+2.0kV电压,用于产生纳喷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性反转电压策略的纳喷雾离子源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打开高压电源后,先对金属电极输出-3kV电压,持续输出6s;然后对金属电极输出+1.75kV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0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圆柱型收集极诊断电离室
- 下一篇:体液引流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