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六堡茶茶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10602.6 申请日: 2017-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6819175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冯嘉倩 申请(专利权)人: 梧州市雅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A01G17/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5 代理人: 龚元元
地址: 543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六堡茶 茶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六堡茶茶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稀有茶叶类型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目前我国大宗茶叶类型供应充足,而名优产品较为紧缺,所以,欲在市场上获得定价权,只有不断地开发茶叶名优新类型。

现在已公开生产销售的茶叶按色泽或制作工艺可分为七类,金茶:主要有琥珀金茶等;绿茶:主要有黄山毛峰、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等;黄茶:主要有霍山黄芽、蒙洱银针等;白茶: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青茶:主要有铁观音、乌龙茶等;红茶:主要有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等;黑茶:主要有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等。按茶叶的生产季节可分为四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茶叶生产加工添加物可分为两类:药茶、花茶。

由上述这些茶叶类型可知,目前生产上已有很多茶叶类型,但是这些茶叶类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加工材料均是成年茶树上的幼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六堡茶都是用成年茶树幼叶来制备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六堡茶茶叶,该茶叶是由子叶或2片大真叶前的茶树实生苗制备而成,具有丰富的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六堡茶茶叶,由茶树实生苗制备而成,其中茶树实生苗是生长至具有两片大真叶之前的茶树苗。

其中,所述新型六堡茶茶叶包括胎冠茶、胎蝶茶和胎珠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胎冠茶是由茶树实生苗的2片大真叶和顶芽制备而成,其中茶树实生苗是生长至具有2片大真叶的茶树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胎蝶茶是由茶树实生苗的两片子叶和嫩芽制备而成,其中茶树实生苗是生长至具有3片小真叶的茶树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胎珠茶是由茶树实生苗最下面一片小真叶及其以上部位制备而成,其中茶树实生苗是生长至具有2片大真叶的茶树苗。

如上所述的新型六堡茶茶叶,茶树实生苗是采用如下的方法培育而成:在室内安装苗木培育槽,在培育槽内铺5cm厚的松针土,然后铺一层种子,种子上面盖一层2cm厚的松针土,每天喷水3次、遮光20小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3℃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95%以上。

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形成了六堡茶新产品,丰富了市场,满足人们对六堡茶茶叶种类和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2.新型六堡茶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不但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及嘌呤碱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L-茶氨酸。

3.新型六堡茶茶叶是由茶树实生苗制备而成,需要大量的茶树种子而不是传统的叶片,所以,如果研制成功,现有的大部分茶园就可以改生产叶片为生产种子。生产茶叶时全年需要多次进入茶园进行人工采茶,茶园生产地多为坡耕地、且雨水较多,人工在雨天频繁进入茶园,会破坏土壤结构,加速地表土的流失;而生产种子时全年不需要太多次人工进入茶园活动,对土壤表土的干扰就会缩小,从而减少地表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自然结构。

4.提高茶农收入:长期以来,茶树种子只是传统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除少量用作培育茶树的“种子”外,其余大部分均被白白浪费掉了。据资料报道,正常年景全国的茶籽产量约30万吨以上,且随着茶树的老化及茶园面积的扩大,茶树种子产量有增加的趋势。若将这些种子加工成新型茶叶,无疑会增加茶农的收入。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做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础所作出的有限次修改仍然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内容。

实施例1

步骤1:在平底锅内投入0.25-0.5kg鲜叶,锅温约150℃,用手迅速翻炒,时间约5-6min,待茶叶质地变柔软,手握不粘,略有清香,失去鲜叶原有光泽即可;

步骤2:用竹编织物作为揉板,让茶叶在手掌中作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待茶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30%-40%、有茶汁液渗出即可;

步骤3:烘笼中心温度85℃,摊叶厚度1.5-2.0cm,每隔3-5min翻拌一次,干燥20min左右即可;

步骤4:将茶叶装入聚丙烯或聚乙烯袋内,5±2℃冷藏10h左右,65℃辉炒出香气即可;

步骤5:摊凉后,在竹匾上轻揉3-5分钟至茶汁略出,有粘手感时,采用50℃温度初烘3-5分钟,下烘复揉3-5分钟,至茶条紧结弯曲后,60℃温度复烘10-15分钟;120℃炒制30分钟,至茶芽形成颗粒并初步成型,摊凉,40-50℃辉锅,至茶芽形成圆形颗粒为止。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梧州市雅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梧州市雅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0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