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0236.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8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志;邓磊;孙瑜;王凌云;赵扬;陈沁楠;孙道恒;林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C03C17/22;B60J1/00;B05D7/02;B05D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加热 透明 电极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沉积在基材上,形成图案化阵列线条结构或微纳米厚的薄层工作流体;
2)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的分子链中的含氧、氢等元素的官能团气化挥发,在分子链上留下C-C、C=C官能团,完成含苯环结构聚合物的碳化改性,基材上的图案化阵列线条结构或微纳米厚的薄层工作流体成为透明电极的碳化电加热丝结构,再提升透明电极的碳化电加热丝结构在基材上的机械性能,将附着力提升后的透明电极的碳化电加热丝结构通过电源电气母线及连接端子完成导电结构的搭建,得到导电加热透明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沉积在基材上,是通过静电喷印或刮涂方法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沉积在基材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基材采用玻璃基材、PET基材、PVB基材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PVB基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高聚物油墨选自聚酰亚胺、聚乙烯亚胺高聚物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的分子链中的含氧、氢元素的官能团气化挥发,是通过激光高能诱导调控的方法,将含苯环结构高聚物油墨的分子链中的含氧、氢元素的官能团气化挥发,在分子链上留下C-C、C=C官能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再提升透明电极的碳化电加热丝结构在基材上的机械性能,是通过微电镀增强方法再提升透明电极的碳化电加热丝结构在基材上的机械性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电加热丝的设置是通过与连接端子和电源电气母线连接后提供热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导电加热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电加热丝的线宽为1~50μm,厚度为100nm~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02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