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8930.2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龚斌华;李云天;陈名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K13/04 | 分类号: | A47K13/04;F16F9/32;F16F9/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游学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阻尼器,通常包括轴壳、轴壳内设有轴芯,轴芯套接于轴壳内,能够相对于轴壳旋转。轴芯的侧面和轴壳内侧壁之间设有叶片,轴壳内充有阻尼液,轴芯上设有筋条,将轴壳内分为不同的腔。轴壳相对于轴芯旋转时,叶片起调节作用,使一个方向的旋转阻尼液流动快,另一方向的旋转阻尼液流动困难,从而起到一方向低阻力快速打开,另一方向阻尼作用。在马桶盖板的打开和盖上尤其有用。
但现有的阻尼器,一般需要一定的尺寸,才能使轴芯筋条、轴壳的厚度保持在足够的尺寸范围内不易损坏。因此,现有结构的阻尼器,难以应用于小直径的阻尼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阻尼器,包括轴壳(1)和轴芯(2)、所述的轴芯(2)一端插接于轴壳(1)内并可相对于轴壳(1)旋转,轴壳内壁设有至少一内凸条(1-3),轴芯外壁设有至少一分隔筋条(3-3),轴壳内充有阻尼液,还包括至少一叶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2)设于轴芯(3)的端部,且能相对于轴芯(3)旋转,所述的叶片(2)的端面和轴芯(3)的端面之间相对旋转时,具有至少一封闭位置和至少一打开位置。
在封闭位置,在封闭位置,所述的叶片(2)的端面和轴芯(3)的端面之间的液体通道面积最小,阻尼液相对难以从轴芯分隔筋条(3-3)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在打开位置,所述的叶片(2)的端面和轴芯(3)的端面之间的液体通道面积增大,阻尼液相对容易从轴芯分隔筋条(3-3)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壳内壁设有轴对称设置的一对内凸条(1-3);轴芯外壁设有轴对称设置的一对分隔筋条(3-3)。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2)的轴线和轴芯(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能相对于轴芯(3)同轴旋转。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芯(3)的前端设有一转轴(3-5),所述的叶片具有一中央孔(2-2),所述转轴(3-5)插接于中央孔(2-2)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芯(3)的前端设有止位挡筋(3-4),叶片(2)的后端设有限位凹槽(2-3),所述的止位挡筋(3-4)插接于限位凹槽(2-3)内并能够在限位凹槽(2-3)的侧壁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芯3的分隔筋条(3-3)的前端面边缘和侧面之间设有一端部过油槽(3-7)。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叶片(2)包括圆环形状的本体(2-1),本体(2-1)中央为中央孔(2-2),沿着后端面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凹槽(2-3);本体(2-1)侧面沿径向延伸对称设有一对凸起(2-6),凸起(2-6)端面和侧面之间设有叶片过油槽(2-7)。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芯(3)包括一盖体(3-1),盖体(3-1)的前端面设有轴芯过油槽(3-6)。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轴壳(1)的底部后端设有轴壳过油槽(1-2)。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的叶片设计在轴芯的轴向方向前端,盖板打开或关闭时通过阻尼油对叶片的作用力及轴芯未端的止位来控制叶片的打开和关闭,这与其它现有的两片式阻尼器不同,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轴壳壁厚,轴芯筋条粗度,使轴壳轴芯的强度大为增加,结构简洁,更适合于小直径阻尼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阻尼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阻尼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轴芯和叶片的配合示意图,第一方向;
图6为轴芯和叶片的配合示意图,此时关闭,第一方向;
图7为图6的截面示意图,增加轴壳;
图8为轴芯和叶片的配合示意图,第二方向;
图9为轴芯和叶片的配合示意图,此时关闭,第一方向;
图10为图9的截面示意图,增加轴壳;
图11为轴壳和轴芯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图12为轴壳和轴芯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阻尼器,包括轴壳1、叶片2和轴芯3。此外还包括垫片4、密封圈5和端盖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8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臂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双通道拔插式LED驱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