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大预留洞口吊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8826.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彬;邵学军;雷立;李云杰;全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8 | 分类号: | E04G11/38;E04G11/48;E04G1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预留 洞口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留洞封堵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较大预留洞口吊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超大预留洞如楼层结构板塔吊预留方形洞口、楼层结构板后浇带预留条形洞口等,后期浇筑封堵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历来均是建筑后期施工的难点和重点。目前这类的预留洞封堵,大多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处理,利用架体回顶方法支撑底部模板,从而确保支撑稳固。然而在这类施工方法中,由于受力体系支撑点在洞口下侧,此种支撑体系需搭设、拆除施工架体,工作量较大,废工废料。尤其是在该施工方法中,只能由下而上依次逐层施工,只有在下层的预留洞封堵浇筑完成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搭建上一层的制成体系,施工周期变长,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改变传统受力支撑体系,且能在不同楼层同时展开施工的超大预留洞口吊模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超大预留洞口吊模结构,包括模板,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模板上、下两侧的上部受力体系和下部受力体系,所述上部受力体系包括垂直布置的若干上部主龙骨和上部次龙骨,上部主龙骨位于所述上部次龙骨的下方,所述上部主龙骨的两端架在结构楼板上,支撑所述上部次龙骨;
所述下部受力体系包括垂直布置的若干下部主龙骨和下部次龙骨,所述下部次龙骨固定在所述模板的底部,所述下部主龙骨位于所述下部次龙骨的底部,且其布置方向和位置与所述上部次龙骨相对应;
所述上部受力体系与所述下部受力体系之间由若干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模板,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部次龙骨和下部主龙骨,并由锁定件锁紧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部主龙骨为方钢或槽钢,均匀放置于预留洞口上部;所述上部次龙骨为钢管,间距600~700mm布置。
优选地,所述下部主龙骨为钢管,与所述上部次龙骨对称布置;所述下部次龙骨为木方,间距250~300mm布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的外部套设PVC管。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山型卡和山型母,所述山型卡和山型母之间设置垫片。
本发明所述的超大预留洞口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预留洞口的大小进行配模,再将下部次龙骨以250~300mm的间距固定在配好的模板的底部;
(2)将连接件的一端穿过下部主龙骨,端部用锁定件锁紧;根据各下部主龙骨的间距以及各连接件之间间距确定模板的开孔位置,在模板上开孔;
(3)将模板的孔位对准连接件,水平整体下落就位,完成下部受力体系的装配;
(4)将模板四角位置的连接件作为吊点,与绳索连接,其余位置的连接件外套入PVC管;
(5)利用卷扬设备或人工拉动绳索,将连接件的上端拉至上部次龙骨标高位置,并将连接件的上端穿过上部次龙骨,端部通过锁定件锁紧;
(6)解开吊点位置连接件上的绳索,并套上PVC管,与对应的上部次龙骨连接后,端部由锁定件锁紧,完成吊模结构的安装;
(7)在预留洞口浇筑完成后,松开连接件上端的锁定件,拆除吊模结构。
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吊模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底部支撑结构,属于水平结构模板加固方式,由上部主次龙骨共同承担下部体系施工荷载,不依赖下部受力体系,适宜较高空间、较大洞口的吊模施工,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受力支撑体系,且不同楼层能同时展开施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2)本发明中上部主龙骨为方钢或槽钢,均匀放置于结构洞口上部,上部次龙骨采用钢管,与下部受力结构钢管呈对称布置,保证上下受力体系可通过对拉螺栓可靠连接,形成稳定的水平支撑体系,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吊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上部受力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1-结构楼板、2-上部主龙骨、3-上部次龙骨、4-垫片、5-对拉螺栓、6-模板、7-PVC管、8-下部次龙骨、9-山型卡、10-山型母、11-下部主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超大预留洞口吊模结构,包括模板6,位于模板6上、下两侧的上部受力体系和下部受力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8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