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8722.2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石芮巾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芮巾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A61L9/16;A61L10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入 加速 落叶 腐烂 分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每到秋天,树叶就会脱落,公园、学校、公路绿化带等绿植多的场所落叶很多,需要环卫工人清扫,清扫后收集的落叶往往集中焚烧或掩埋。一方面给环卫工造成大量工作量,另一方面落叶的焚烧或掩埋处理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焚烧处理时造成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掩埋处理是目前较为环保的处理方式,树叶腐烂分解需要有微生物,而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微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尤其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殖繁衍,在自然环境下落叶腐烂过程慢,且腐烂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分解会产生的气体,导致腐烂过程发臭,腐烂过程受气候等不定性因素影响滋生蚊、蝇、虫、蟑等病媒,不仅妨害卫生,并污染空气及水源。
微生物把有机物质经过代谢降解,将其分解为CO2和水,尿素等,有氧下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氧下进行甲烷发酵。因此只是单纯的掩埋则由于掩埋时缺氧导致微生物多进行无氧分解,若进行无氧分解产生甲烷需要生物发酵装置才能安全发酵,若填埋时进行无氧分解容易产生甲烷等有毒气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臭气熏天污染环境。因为我们更需要掩埋落叶时使得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落叶在有氧环境下分解腐烂。
因此仅仅依靠自然掩埋处理显然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该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结构合理,有利于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加速落叶的腐烂,同时有利于除去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所述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为双层套筒式结构,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固定连接在内外层套筒之间的固定花板,所述内层套筒包括上部、中部、下部,所述内层套筒筒壁设有通气孔,所述内层套筒上部端顶设有顶帽,所述内层套筒中部端顶设有板面开孔的除味板,所述除味板固定连接在内层套筒的筒壁上;所述外层套筒筒壁设有通气孔,所述外层套筒通气孔孔径大于所述内层套筒通气孔孔径;所述固定花板的内径与外层套筒内径一致,所述固定板设有花板通孔,所述花板通孔的内径与外层套筒的内径一致,所述外层套筒固定连接固定花板,所述内层套筒穿过所述花板通孔并固定连接在花板通孔的边缘上,所述固定花板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下方设有音乐播放器,所述音乐播放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位于顶帽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为伞形。
进一步的,所述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埋入式加速落叶腐烂分解装置由于其内层套筒、外层套筒、固定连接在内外层套筒之间的固定花板的结构设置,内层套筒的下部埋入土中,上部裸露在空气中,中部通过固定花板连接外层套筒,外层套筒被树叶掩埋,由于内外套筒的筒壁上均设有通气孔,且内层套筒的上部连通空气,使得埋入土中的落叶、或堆放在下层的落叶空气流通,使得堆放的落叶内部氧气含量增高,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落叶进行分解,加速落叶的腐烂,同时内层套筒中部设有除味层,除味层内放置除味剂如活性炭可吸附微生物分解产生的臭气,净化空气保护了环境。外层套筒与内层套筒合用使得空气更加流通,更加有利于有氧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加速落叶的腐烂,在内层套筒顶端设有顶帽,具有防尘挡雨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顶帽下设置音乐播放器,使得该发明具有播放音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内层套筒1、上部110、中部120、下部130、外层套筒2、固定花板3、顶帽4、除味板5、音乐播放器6,蓄电池61、太阳能板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芮巾,未经石芮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8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BIM的建筑消防实时监控系统
- 下一篇:智能消防栓及其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