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标签制造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8336.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超;苏文华;李增量;萧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弘益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7/08;B05C11/06;B05B12/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标签 制造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产品仍然使用传统的条形码作为产品信息识别代码。但由于条形码本身存储信息能力的限制,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二维码应用开始普及。二维码的信息量大,具有编码密度高、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等特点,在仓储、物流、产品溯源方面都有较广泛的应用。虽然二维码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二维码容易被不法分子直接复制利用;二维码单独使用,并不具备防伪功能。因此,许多厂商开始使用随机特征信息来制作防伪标签,利用其难以复制的特点,达到防伪目的。
中国公开专利:CN203317850U,该专利文献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防伪方法及其印刷物,突破了现行凸版印刷机不能使用大尺寸纤维油墨的局限,克服了“撒纤印刷系统(CN202378401U)”印刷速度慢、残余纤维难于清理的不足,实现了通过印刷纤维油墨以形成随机分布特征信息来实现高速度的目标。然而,通过印刷方式将随机颗粒物印于载体上,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及较大的生产场地,导致产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随机颗粒物分布在载体上的防伪信息无法通过喷涂装置来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制造设备,包括自动喷涂装置和干燥固化装置。自动喷涂装置将胶水和颗粒物的混合物自动喷涂于待喷涂的载体上,以形成随机颗粒物分布在载体上的防伪信息,干燥固化装置将防伪信息干燥固化,形成防伪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喷涂装置包括一喷嘴、一高压气源、一料罐,喷嘴包括一喷出口和二吸入口,二吸入口分别连接高压气源的出气口和料罐的出料口,喷嘴的吸入口载入胶水和颗粒物的混合物,高压气源产生气体推动混合物,在喷嘴内混合后,从喷出口喷出而对待喷涂载体进行喷涂。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源产生的气体压力为0.1-1.2MPa。
更进一步的,所述喷嘴数量为若干个,对待喷涂的载体进行同时或交替喷涂。
更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物和胶水的重量比为0.05-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胶水为紫外光固化或其它类型透明胶水。胶水用蔡恩3号杯测量时的粘度控制在25-75秒。
更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物材料采用金属或非金属,颗粒物形状为数字、字母、符号、图形、文字、文字局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厚度为0.01-0.8mm,颗粒物的最大直径(非圆形颗粒的直径为其最小包络圆直径)为0.1-3.0mm。
进一步的,还包括吹平装置,用于将随机颗粒物吹平。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喷涂装置还包括一传感器,传感器采集到位信号并将该到位信号传送到自动喷涂装置的控制单元,以控制自动喷涂装置将胶水和颗粒物的混合物喷涂于待喷涂载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
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随机颗粒物喷涂装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适应性强,涂层厚度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伪标签制造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自动喷涂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自动喷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只列举了防伪标签制造设备在流水线上的一个例子,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制造设备,包括:放料装置1、收料装置8、自动喷涂装置4、干燥固化装置6及图像采集装置7,待喷涂的载体2呈带状结构,所述放料装置1为自动放卷机1,所述收料装置8为自动收卷机8,载体2连接在放料装置1和收料装置8之间并由收料装置8带动载体2移动。所述放料装置1与收料装置8均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早已掌握并加以实施的,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弘益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弘益印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8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低温电浆治疗系统
- 下一篇:负离子健康睡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