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539.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2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石战胜;柳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8 | 分类号: | B02C23/08;B02C23/20;B07B7/08;B07B7/04;B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旋惯粗粉 分离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壳体(2)、内壳体(8)和气固进口管(1),内壳体(8)和气固进口管(1)均为上下两端开放的筒形结构,外壳体(2)与内壳体(8)之间形成外环形空腔,内壳体(8)和气固进口管(1)之间形成内环形空腔,外壳体(2)的下部连接有回粉管(9),外壳体(2)的上部连接有出口(3)。该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将撞击分离为主改为离心分离为主,且增加了流化风,使分离效率更高、均匀性指数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水泥、化工、冶金等配套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
背景技术
粗粉分离器是制粉系统一个重要设备,主要作用是把合格的细粉分离、不合格的粗粉返回磨机重新研磨,其广泛利用于电厂、水泥行业、化工、冶金行业。目前,现有双通道分离器主要应用于风扇磨煤机,而且主要是惯性和撞击分离,内结构件容易磨损、软性物质容易留在内构件附件,影响分离性能、进而也会影响性能安全,除此之外,分离器分离效率差、粉体较粗、均匀性较差、细度难于控制等问题。若应用于煤粉分离,它的煤种适应性较差。
相关名词解释:
细度:细粉占整个粉体的百分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双通道分离器采用撞击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该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将撞击分离为主改为离心分离为主,且增加了流化风,使分离效率更高、均匀性指数更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壳体、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均为上下两端开放的筒形结构,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外环形空腔,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之间形成内环形空腔,外壳体的下部连接有回粉管,外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出口。
外壳体、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的中心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外壳体的上端位于内壳体上端的上方,内壳体的上端位于气固进口管上端的上方,气固进口管内设有用于除去进入气固进口管内的软性杂物的除杂部件。
除杂部件含有中心轴和多个叶片,中心轴的中心线与气固进口管的中心线重合,多个叶片沿气固进口管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叶片的两侧分别与中心轴和气固进口管连接固定。
除杂部件位于气固进口管的上部,内壳体的上部内沿周向设有多个小挡板,沿内壳体的直径方向,小挡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内壳体与气固进口管的半径之差,气固进口管的上端位于小挡板的下方。
该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还含有用于调节小挡板倾斜角度的调节轴,调节轴穿过外壳体和内壳体,调节轴的一端与小挡板连接固定。
外壳体的上部设有上人孔门,上人孔门位于外壳体的上端和小挡板之间,外壳体的上端内设有撞击锥,撞击锥位于外壳体上端的中央,出口与外壳体的上端连接,出口位于外壳体的内表面和撞击锥之间。
外壳体、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的中心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内壳体全部位于外壳体内,内壳体的下端位于气固进口管上端的下方,气固进口管的下端位于外壳体的下端外。
外壳体的下端位于内壳体下端的下方,回粉管的上端与外壳体的下端连接固定,回粉管含有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内管体、外管体和气固进口管从内向外依次套设。
所述外管体为顶端朝下的锥筒形结构,所述内管体为顶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所述外管体上设有用于向该双通道旋惯粗粉分离器内吹入流化风的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的吹风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外管体的表面的方向或所述外管体的切线方向。
外壳体的下部设有下人孔门,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半径之差大于内壳体和气固进口管的半径之差,内壳体的上端外连接有斜口,斜口为顶端朝上或朝下的锥筒形结构,气固进口管的上端外连接有扩口,该扩口为顶端朝下的锥筒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