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7015.1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1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维华;杨毓芝;廖利君;刘人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A61C7/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矫治 干扰 牙科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牙合(occlusion)是上、下牙齿咬合的关系和功能。错牙合畸形会影响颅面牙牙合协调、美观及功能的异常咬合、颅面结构及生长方向。因此,一般建议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尽早开始,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和阻断,最大限度地创建颅面牙牙合协调发育的口颌环境,这就是目前所提倡的早期矫治(也称为Ⅰ期矫治)。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儿童及成人的常规综合正畸治疗则称为Ⅱ期矫治。
目前,对于上颌发育不足乳牙反牙合的情况,包括前牙内倾型反牙合和前牙前突型反牙合,常用上颌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治器进行矫正,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矫治器加力部位,解除下颌功能前伸,促进上颌骨发育。对于下颌发育过度乳牙反牙合的情况,常用下颌唇弓内收下前牙,改善下前牙唇倾。
上颌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治器在临床乳牙反牙合中应用较为广泛。该类矫治器由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固位体为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的卡环,主要依靠牙冠颊面倒凹及两邻牙楔状隙固位。该固位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方面,乳牙倒凹不明显的患儿易出现固位不佳,多次摘戴后固位装置易变形,影响戴用及治疗效果,且矫治器易松动脱落导致患儿误吞;另一方面,卡环常压迫牙龈引起患儿疼痛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牙龈红肿增生,不仅对患儿的口腔卫生健康有影响,而且容易使患儿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
加力部分为前牙双曲舌簧,舌簧由0.4-0.5mm的弹性不锈钢丝弯制,直接作用于前牙舌面。摘戴过程中不锈钢丝易划伤周围黏膜,舌簧加力不当易造成牙龈压痛,且双曲舌簧长期加力后易疲劳发生断裂,致使患者误吞和尖锐断端刺激牙龈。因双曲舌簧每次加力效应仅能维持1-2周,患儿复诊较为频繁。而目前早期矫正尚未完全普及,患儿异地就医情况普遍,此类复诊模式不利于患者坚持治疗,许多患儿因复诊困难延误治疗时机。
连接部分(包括后牙颌垫)为义齿基托树脂。义齿基托树脂材料主体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改性产品,包括自凝型和热凝型,在调磨和修补颌垫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化学气味,对儿童健康不利。为了完全包绕固位卡环和加力装置,矫治器连接体部分较大,常压迫腭侧黏膜。另外,食物残渣容易进入矫治器与粘膜之间,不利于清洁。而儿童本身腭部敏感,咽反射较成人严重,心智未成熟配合程度低,佩戴过程对舒适性要求更高。
此外,在矫治器使用过程中,患者及家长摘戴不当易引起矫治器变形,颌垫易损坏造成锐利边缘划伤黏膜。
对于其他的牙合干扰问题,目前也多是应用上颌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治器进行治疗。下颌唇弓矫治器装置与其类似,在固位、加力和连接方式上均有此类问题。
传统矫治器治疗牙合干扰在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捷性方面都有其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希望寻求一种更为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矫治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为一体的壳状,具有容纳第一牙列多颗牙齿的空腔,并且在尖牙至磨牙之间的区域内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颌垫,用于将所述第一牙列与对颌牙列打开到足够的程度,以解除所述对颌牙列的前牙对所述第一牙列的前牙的调整的阻碍,所述空腔具有将所述多颗牙齿从第一布局重新定位到第二布局的几何形状,其中,所述第二布局的前牙位置与所述第一布局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布局的前牙的轴倾度与所述第一布局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颌垫靠对颌方向的第一表面的形状与咬合时对颌牙齿被该第一表面所覆盖的第一部分的形状凹凸匹配,使得咬合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基本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的厚度为0.2~2.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上形成有固定结构,以与设置在牙齿上的附件配合,将所述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固定在牙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为以下之一:镂空结构、内凹结构及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