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6954.4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李运生;李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2 | 分类号: | C05G3/02;C05G3/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王学鹏 |
地址: | 451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屋顶 绿化 复合 生物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基质为可分离的层状结构与块状结构组合,层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顶层(1)、纤维层Ⅰ(2)、蓄水层Ⅰ(3)、纤维层Ⅱ(4)、蓄水层Ⅱ(5)、底层(6)和防水层(7),所述纤维层Ⅰ(2)和纤维层Ⅱ(4)为高温灭菌消毒后的农作物秸秆纤维和椰壳混合压制的疏松毡且纤维层Ⅰ(2)的密度大于纤维层Ⅱ(4)的密度,所述蓄水层Ⅰ(3)和蓄水层Ⅱ(5)为高温灭菌消毒后的泥炭土、水苔和颗粒混合后的压缩层,其中泥炭土占压缩层总量的70%以上,水苔占压缩层总量的5%,所述颗粒为绿沸石、蛭石、麦饭石和硅藻土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块状结构为桶状由内向外依次套叠在一起的基质Ⅰ(8)、基质Ⅱ(9)和基质Ⅲ(10),其中,基质Ⅰ(8)贯穿纤维层Ⅰ(2)其底部设置在蓄水层Ⅰ(3)的上部,基质Ⅱ(9)的底部设置在纤维层Ⅱ(4)中,基质Ⅲ(10)的底部设置在蓄水层Ⅱ(5)的下部,三者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质Ⅰ(8)、基质Ⅲ(10)、基质Ⅱ(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1)上按照一定间距均匀设置有若干种植孔,每个所述种植孔下方均对应设置基质Ⅰ(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种植孔之间设置有若干营养液管(11),所述营养液管(11)端部封闭且带有侧孔,从上到下依次贯穿顶层(1)、纤维层Ⅰ(2)、蓄水层Ⅰ(3)和纤维层Ⅱ(4),所述侧孔开设在蓄水层Ⅰ(3)和蓄水层Ⅱ(5)对应位置,营养液通过营养液管(11)适时补充给蓄水层Ⅰ(3)和蓄水层Ⅱ(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基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从上到下依次铺设顶层(1)、纤维层Ⅰ(2)、蓄水层Ⅰ(3)、纤维层Ⅱ(4)、蓄水层Ⅱ(5)、底层(6)和防水层(7),得到层状结构;
其中,所述纤维层Ⅰ(2)和纤维层Ⅱ(4)为高温灭菌消毒后的农作物秸秆纤维和椰壳混合压制的疏松毡;所述蓄水层Ⅰ(3)和蓄水层Ⅱ(5)为高温灭菌消毒后的泥炭土、水苔和颗粒混合后的压缩层;
步骤二、在层状结构上按照一定间距均匀开设种植孔,种植孔依次贯穿顶层(1)、纤维层Ⅰ(2)、蓄水层Ⅰ(3)、纤维层Ⅱ(4),其底部位于蓄水层Ⅱ(5)中;
步骤三、由内向外依次套叠基质Ⅰ(8)、基质Ⅱ(9)和基质Ⅲ(10)得到桶状的块状结构,其中基质Ⅰ(8)、基质Ⅱ(9)和基质Ⅲ(10)三者是由同一种混合料经不同压力压制而成且密度不同,基质Ⅰ(8)、基质Ⅲ(10)和基质Ⅱ(9)三者的压制密度分别为0.07-0.09g/cm3、0.09-0.11g/cm3和0.12-0.14g/cm3;
步骤四、将块状结构填塞至层状结构的种植孔内,即得用于屋顶绿化的复合生物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9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