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改造方法及其改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6902.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衍栋;蔡金梅;邓飞东;卿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昶裕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A01B79/0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改造 改造剂 重量份 母料 土壤 酸碱度 雄黄 纳米二氧化钛 聚丙烯酰胺 木质炭化物 土壤有机质 微生物菌剂 粉煤灰 池塘淤泥 快速生长 纳米炭黑 生态环境 植物根部 草炭土 重量比 沸石 水体 改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改造方法及其改造剂,包括母料和原料按照重量比(1~3):25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母料由如下组分组成:粉煤灰8~10份,沸石2~4份,木质炭化物2~4份,聚丙烯酰胺0.8~1.2份,纳米炭黑0.4~1.0份,纳米二氧化钛0.5~1.2份,雄黄1.2~3.2份;以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土壤有机质8~10份,草炭土3~5份,微生物菌剂5~8份,池塘淤泥150~180份,具有处理磷的速度快并且彻底;能够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有助于生态环境;同时改造后土壤能够避免土壤内的水体流失,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快速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改造方法及其改造剂。
背景技术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1、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2、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公开号为CN10492656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改造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母料和原料两部分按照质量比1-3:100混合而成,所述母料是由如下组分按同等份组成:曾青,雄黄,乳香、玄胡索,碳素、玄明粉、灵砂、甘草、黄连、冰片,桑白皮、细辛、没药、花生;所述原料是按照质量百分数由如下组分混合得到:浮石15%、麦饭石10%、石灰石60%、腐殖酸10%、草碳土5%。
以下对于种植物生长率低的土壤提出一种新的土壤改造方法及其改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改造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种植物的生长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土壤改造剂,包括母料和原料按照重量比(1~3):25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所述母料由如下组分组成:粉煤灰8~10份,沸石2~4份,木质炭化物2~4份,聚丙烯酰胺0.8~1.2份,纳米炭黑0.4~1.0份,纳米二氧化钛0.5~1.2份,雄黄1.2~3.2份;以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土壤有机质8~10份,草炭土3~5份,微生物菌剂5~8份,池塘淤泥150~180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的池塘淤泥层,当这些物质被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热,同时由于池塘淤泥的密度大,散热效果低,继而达到持续保温的目的;粉煤灰中含有的氧化钙、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硅等碱性物质,这些物质对土壤中过量的磷具有物化吸附、化学反应除杂的能力,同时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硅两者的比表面积大,因而处理磷的速度快并且彻底;沸石具有较强的氨氮去除能力,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与沸石的表面结构有关,其表面结构能够对氨氮离子进行物化吸附,另一方面取决于沸石的内部结构,其内部的空穴中的阳离子与氨氮能够进行交换,通过这两种作用构成了沸石的氨氮吸附能力强的特点;木质炭化物能够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同时木质炭化物能够吸附一定的湿气和矿物质后附着在种植物的根部,菌种需要养分和水资源因此趋向于靠近种植物的根部,继而大大促进植物生长;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主要是通过土壤对聚合物的吸收来实现的,阴离子PAM带有与土壤表面相同的负电荷,其能够通过阳离子桥的作用与土壤相结合,结合后形成的网状结构能够避免土壤内的水体流失。
作为优选,所述母料中还包括动物壳质,以重量份计:所述动物壳质8~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昶裕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昶裕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