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6737.5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石战胜;李宗慧;段翠佳;孙禄;杨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B04C9/00;B02C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旋风 分离器 | ||
1.一种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包括外壳体(12)和内壳体(11),外壳体(12)套设于内壳体(11)外,外壳体(12)与内壳体(1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壳体(12)的下部连接有气固进口管(1)和回粉管(2),外壳体(12)的上部连接有出口(14),气固进口管(1)内设有用于除去软性杂物的除杂部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气固进口管(1)呈直立状态,除杂部件(15)为多根相互交叉的横杆(23),所有的横杆(23)均位于垂直于气固进口管(1)的中心线的同一平面内,多根相互交叉的横杆(23)的交叉点位于气固进口管(1)的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横杆(2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竖杆(22),多个竖杆(22)沿横杆(23)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竖杆(22)平行于气固进口管(1)的中心线,竖杆(22)的下端设有顶部朝下的圆锥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除杂部件(15)含有中心杆(24)和多个叶片(21),中心杆(24)和气固进口管(1)均呈直立状态,中心杆(24)的中心线与气固进口管(1)的中心线重合,多个叶片(21)沿气固进口管(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叶片(21)沿竖直方向设置,叶片(21)的两侧分别与中心杆(24)和气固进口管(1)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除杂部件(15)位于气固进口管(1)的下部,气固进口管(1)连接有用于向气固进口管(1)内喷射气体的第一气体入口(3),第一气体入口(3)的喷射方向为气固进口管(1)的切线方向,第一气体入口(3)位于除杂部件(1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2)含有锥筒段和直筒段,该锥筒段位于该直筒段的下方,该锥筒段连接有用于向该锥筒段内喷射气体的第二气体入口(5),第二气体入口(5)的喷射方向为该锥筒段的切线方向,第二气体入口(5)位于该锥筒段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2)的内表面连接有多个除去软性杂物的挂钩(6),所述多个挂钩(6)沿外壳体(12)的周向间隔排布,挂钩(6)的钩部朝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2)含有锥筒段和直筒段,该锥筒段位于该直筒段的下方,外壳体(12)的内表面连接有沿该锥筒段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多圈小挡板(4),每圈小挡板(4)均含有多个沿该锥筒段的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小挡板(4),沿外壳体(12)的径向,小挡板(4)的长度小于外壳体(12)与内壳体(11)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2)和内壳体(11)的中心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小挡板(4)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该锥筒段的内表面连接有至少三圈小挡板(4),在同一圈小挡板(4)中所有小挡板(4)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沿外壳体(12)的中心线方向,小挡板(4)的面积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或先减小后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内设有上挡板(8)和下挡板(20),上挡板(8)通过转轴(7)与外壳体(12)的直筒段的内表面连接,上挡板(8)位于该直筒段的下部,下挡板(20)通过转轴(7)与外壳体(12)的锥筒段的内表面连接,下挡板(20)位于该锥筒段的中部,上挡板(8)和下挡板(20)的重量完全靠外壳体(12)承担,转轴(7)的一部分位于外壳体(12)外,转轴(7)的所述一部分通过板筋与外壳体(12)连接固定,所述多圈小挡板(4)均位于上挡板(8)和下挡板(20)之间,所述多圈小挡板(4)均位于该锥筒段的内表面,每个小挡板(4)的倾斜角度均能够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2)含有锥筒段和直筒段,该锥筒段位于该直筒段的下方,该直筒段连接有用于向该直筒段内喷射气体的第三气体入口(10),第三气体入口(10)的喷射方向为该直筒段的切线方向,第三气体入口(10)位于该直筒段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7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