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式单向插芯式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5857.3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河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插芯式 发电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发电机组,特别是自然水流发电机组。
现有水力发电机组,基本采用河流筑坝拦水,然后通过泄洪进行发电,此种发电机组的建设受地理位置、水资源、防汛条件的限制,无法形成大规模发展空间,且水资源无法保证发电机组的长时间满负荷工作,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对环境的要求高。而本发明人在2016年10月22日申请的插芯式单双向水能发电机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30703.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621158715.0的发电机组,只局限于较浅水域的使用。无法对河流的峡谷或较深海域的实施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自然水流,不用筑坝拦水,直接安装于自然水流中,可以大规模发展的钢结构发电机组。本发明的发电机组是利用河流峡谷、海潮或河流的自然流水,水资源充足,可保证本发明的发电机组的长时间满负荷工作,造价低,生产及安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在原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30703.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621158715.0,权利1的改进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船体甲板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发电机组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单组水轮机发电机组侧面图。
对图1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1的38、39、40、41为船式插芯式水轮机,其中38、39和40、41各为独立可上下升降的双水轮机设计,图1-2即以1、2、3、10、12、14构成水轮机38、39的外框架竖井,以24至29构成水轮机38、39的支架与外框架形成可上下升降的轨道式装置。以立柱3至10构成水轮机40、41的外框架竖井,以30至35构成水轮机40、41的支架与外框架竖井形成可上下升降的轨道式装置。水轮机38、39中轴线中间至后方设置V型导水页52,水轮机40、41中轴线中间至后方设置V型导水页53。水轮机的插芯式方法,采用原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30703.3的设计方式。
增流板整体框架由立柱6至23构成,其中增流板42由立柱7与18之间构成,增流板43由立柱9与21之间构成,增流板44由立柱11至21之间构成,增流板45由立柱13至15之间构成,以上增流板为固定和液压动力运动两种形式装置。增流板46由立柱18与36之间构成,增流板47由立柱15与37之间构成,增流板46、47为开合式装置,由液压动力控制,由进水口设计的水流监测器48、49监测所需水流传感至控制室,由控制室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增流板46、47的开合程度,以确保进水口50、51的水流稳定。下增流板以进水口两边增流板形成的面积设置,以进水口向前向下倾斜15°-25°之间与外框架构成固定底座。水轮机外框架形成的竖井底部由钢板与底座焊固,与进水口下增流板形成一体,船首水轮机组上增流板由船体底部至船首的坡度形成。
前后两部水轮机组的整体外框架与船体底部采用悬挂式固定方法,即立柱1至23与船体设计时以此外框架设计的预设点采取插销式固定,立柱19至23的底端以向上向前30°-45°与船体底部设置点构成斜向牵引力。船首机组上增流板以船首船底自然坡度形成,船尾船底机组上增流板设计从进水口向前向上15°-25°之间与船尾底部连接。水轮机支架在水轮上方设计压水板,即以支架立柱24至29、30至35设计整面压水板,中心轴轴承座设计于压水板上方。
船尾底部水轮机机组,其特征与图1的设计方案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上增流板的安装方法,即水轮机上增流板是以排水口向前向上的伸展,以15°-25°延伸与船底连接,整体框架的实际安装深度比船首底部水轮机沉降2米左右。在船尾底部的水轮机,38至41的传动轴上方,水轮机38或39的顶端安装发电机,两台水轮机以齿轮联动,同步带动发电机发电。40或41水轮机以同样的方法实施安装,所发电能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调度。
图2是船体54的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船首与船尾地下的水轮机组55、56与船体甲板面按照水轮机38至41的设计相对应,甲板面至船底按照水轮机外框架立柱形成的竖井预留连接口,当水轮机整体与船体安装完成,外框架竖井与预留连接口形成一体,与水轮机支架构成可上下升降的插芯式水轮机装置,46、47为增流板全开形式,所述为船体甲板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河,未经王培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