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绕组电机的零转矩d轴交变磁场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05365.4 | 申请日: | 2017-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9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雅夫;常城;王翰涛;孙宵宵;张霖;李琳辉;连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P21/22 | 分类号: | H02P21/22;H02P21/24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潘迅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绕组 电机 转矩 轴交变 磁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双绕组电机的零转矩d轴交变磁场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基于包括定子和转子的双绕组电机实现,定子上有定子铁芯和绕设于定子铁芯上的两套绕组。控制方法具体为:1)建立同步旋转的转子两相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用d表示,纵坐标轴用q表示,d‑q坐标系中横坐标轴d轴与转子磁场方向相同,垂直于转子磁场方向为q轴。2)在双绕组电机处于0转矩、0转速状态时,通过控制一套绕组的三相绕组电流,使两套绕组在转子两相直角坐标系上等效的电流iq=0,id正负交替变化,在另一套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完成两套绕组的能量传递。本发明能够实现车辆在任何工况下,两套绕组都能进行能量交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辆领域和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绕组电机的零转矩d轴交变磁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内燃机车辆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舒适与快捷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由传统内燃机车辆带来的社会问题,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新型低排放或零排放的新能源车辆。单一的电源系统加普通电机的结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新能源车辆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而复合电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则十分适合用在新能源车辆上。为了配合复合电源使用,研究者提出了多绕组电机的理念,经过实践验证双绕组电机更能适用于多工况需求,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性能。
双绕组电机上的两套绕组,可以有ABC绕组做正功、abc绕组做正功;ABC绕组做正功、abc绕组做负功;ABC绕组做负功、abc绕组做正功;ABC绕组做负功、abc绕组做负功上四种工作状态,但是目前,当双绕组电机处于0转矩、0转速状态时,两套绕组能够进行能量交换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现阶段,当双绕组电机处于转动状态或处于有转动趋势的状态时,可以实现两套绕组进行能量;但当双绕组电机处于0转矩、0转速状态时,两套绕组不能很好的进行能量交换。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双绕组电机处于0转矩、0转速状态时,实现两套绕组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双绕组电机的零转矩d轴交变磁场的控制方法,本控制方法所用的装置为双绕组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绕设于定子铁芯上的两套互相独立的绕组,两套绕组之间能够在该控制方法的控制下进行能量交换;所述的双绕组电机为外转子永磁电机、内转子永磁电机或交流感应电机中的一种;所述的两套绕组的匝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的两套绕组在空间上可以呈任意电角度夹角布置,且均为三相绕组,三相绕组各相轴线在空间上互为120°电角度。所述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直角坐标系
对于三相绕组电机,各组绕的磁轴线在空间各差120°电角度。以每相绕组的轴线作为一个坐标轴,便可以得到定子三相坐标系,即a-b-c三相坐标系,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数学模型使模型降阶通常把三相电磁量变换成两相电磁量,即把定子三相坐标系中的电磁量变换到两相坐标系中进行运算,所以又定义了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β-α坐标系。a-b-c三相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用a、b、c表示,β-α两相坐标系的两个坐标轴分别用β、α表示,通常使α轴与a轴重合,如图2所示。
在矢量变换控制系统中还定义了一个同步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所述的d-q坐标系为一个转子两相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用d表示,纵坐标轴用q表示,如图3。与β-α坐标系不同的是d-q坐标系是旋转的,其旋转的角速度ω为定子旋转磁场的角速度,与β-α坐标系夹角为θ。旋转坐标系中横坐标轴d轴与转子磁场方向相同,垂直于转子磁场方向为q轴。
第二步,如图4,把定子的三相绕组电流iA、iB、iC经过Clake变换等效投影到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的α、β轴上,得到iα、iβ;然后将iα、iβ经过Park变换等效投影到转子两相直角坐标系的d、q轴上,得到电流iq、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鲜解冻库
- 下一篇:一种用于紫菜脱水的海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