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外圈内沟道磨削机及其轴承外圈驱动夹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5033.6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7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奔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万利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1/00;B24B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邢永 |
地址: | 3175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外圈 沟道 磨削 及其 驱动 夹持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外圈内沟道磨削机及其轴承外圈驱动夹持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圈驱动机构、保持组,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区,保持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于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的第一保持臂、第二保持臂以及第二臂驱动部,第一保持臂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与对应加工的轴承外圈外径弧面曲率保持一致;第二保持臂上设有驱动端、靠近于轴承外圈的抵触端、位于驱动端和抵触端之间的铰接部,铰接部铰接于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抵触端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与对应加工的轴承外圈外径弧面曲率保持一致,彻底改变传统的点接触,轴承外圈的外侧壁所受的损伤得到大幅度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外圈内沟道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外圈内沟道磨削机及其轴承外圈驱动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轴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轴承内部的结构包括轴承外圈,如公告号为CN284205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轴承外圈,其整体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外圈的内环壁上周向设有供滚动体滑动的凹槽,在传统加工流程中,轴承外圈的外圆周侧壁会先经过磨削处理。
传统的内沟道加工设备中,一方面,设置有用于驱动轴承外圈进行周向旋转的驱动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多个保持臂以最大程度减少整个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量,并且保持臂的端部与轴承外圈的外圆周侧壁之间呈点接触;上述类型的加工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轴承外圈会发生不断旋转,轴承外圈的外圆周侧壁会与保持臂之间产生摩擦,而点接触的方式,会导致轴承外圈的外侧壁上存在条状磨痕,轴承外圈的加工质量较低,且需要在内沟道加工完毕之后,还需要设置额外的磨床对带有条状磨痕的轴承外圈进行磨削处理,大幅度增加了加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外圈驱动夹持机构,其在轴承外圈内沟道磨削过程中,大幅度降低轴承外圈外侧壁所受的损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外圈驱动夹持机构,包括外圈驱动机构、保持组,所述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区,轴承外圈进入到驱动区并受外圈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保持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于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的第一保持臂、第二保持臂以及第二臂驱动部,所述第一保持臂以驱动区的中部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每个第一保持臂的长度方向均穿过驱动区的中部,每个第一保持臂靠近驱动区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与对应加工的轴承外圈外径的圆弧面曲率保持一致;所述第二保持臂上设有驱动端、靠近于轴承外圈的抵触端、位于驱动端和抵触端之间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铰接于外圈驱动机构外侧壁,所述抵触端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与对应加工的轴承外圈外径的圆弧面曲率保持一致,所述第二臂驱动部用于拉动驱动端并使第二保持臂绕着铰接部进行旋转且最终使抵触端远离或抵靠于轴承外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外圈进入到驱动区内时,轴承外圈的外圆周侧壁会同时与多个第一弧形凹槽相互贴合,然后第二臂驱动部拉动驱动端,并使第二保持臂绕着铰接点进行旋转,直至第二保持臂的第二弧形凹槽与轴承外圈的外圆周侧壁相抵,之后,外圈驱动机构能直接使位于驱动区的轴承外圈发生周向旋转,在轴承外圈进行周向旋转的过程中,轴承外圈的外侧壁与第一保持臂、第二保持臂之间的接触为弧形面接触,并且第一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以及第二弧形凹槽的圆弧面曲率与对应加工的轴承外圈外径弧面曲率之间均保持一致,彻底改变传统的点接触,轴承外圈的外侧壁所受的损伤得到大幅度降低;当整个轴承外圈加工完毕之后,第二保持臂上的第二弧形凹槽与轴承外圈发生分离,轴承外圈即可顺利地从驱动区内取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持臂的驱动区的端部设有陶瓷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位于陶瓷块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陶瓷块的选用,首先,利用了陶瓷块的耐高温性能较好,即使轴承外圈与陶瓷块之间因高速摩擦而发生,陶瓷块受影响的程度较低,使用寿命长;其次,陶瓷块的耐磨性能较高,适应长时间高速摩擦;再次,有助于减少陶瓷块与轴承外圈外侧壁之间的摩擦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万利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万利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AR修饰的NK细胞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杂交瘤细胞株7G11及其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