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682.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雄;杨占荣;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国雄;杨占荣;张伟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13/02;E02B5/0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杨中毅 |
地址: | 73003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cc 渠道 控制系统 高效 灌溉 耦合 技术 装置 | ||
1.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本装置由一体自动化测控闸门(13)、沉淀池(17)、清水池(22)、泵房(24)、田间灌溉渠系(25)和移植后的下游水位传感器(20)组成,其特征是:将TCC(全渠道控制系统)中一体自动化测控闸门(13)的结构中的一体化测控闸门下游水位传感器(11)分离出来,通过数据传感线(19)移植到清水池(22)内,使闸门能够自动控制清水池水位,工作中有工况A至工况F共6种工作状况,在灌溉过程中可任选一种工况,从而达到控制田间自动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目的,实现TCC(全渠道控制系统)和田间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完美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其特征是:以一体自动化测控闸门(13)传感器上面的横杆为10m基准高程,经测量得清水池(22)顶相对高程8.264m,池底相对高程4.614m,清水池(22)衔接的农渠设计流量0.4m3/s,渠底高程7.36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其特征是:在改变了一体化测控闸门下游水位传感器(11)的位置的前提下,根据高效节水灌溉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条件,需要确定6种运行工况下相应的水池水位,即闸门下游水位相对高程,输入到一体自动化测控闸门下游水位数值栏,达到闸门控制和稳定下游水位的目的,使两种系统达到完美的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其特征是:高效节水灌溉运行工况和闸门下游水位设计如下:
A、防止抽水泵空转的最低下游水位:根据水泵高度30cm,确定最低下游水位为4.914m;
B、仅管、微灌两种灌溉模式工作,渠灌不工作,清水池衔接的渠道不输水:为防止水从清水池溢流到渠道中,渠道渠底高程下降10cm作为该工况的下游水位相对高程,确定为7.264m;
C、管、微灌两种灌溉模式工作同时渠灌工作,渠道输水流量0.1m3/s:根据渠道0.1m3/s的渠道水深为0.15cm,确定该工况的下游水位相对高程为7.514m;
D、管、微灌两种灌溉模式工作同时渠灌工作,渠道输水流量0.2m3/s:根据渠道0.2m3/s的渠道水深为0.28cm,确定该工况的下游水位相对高程为7.644m;
E、管、微灌两种灌溉模式工作同时渠灌工作,渠道输水流量0.3m3/s:根据渠道0.3m3/s的渠道水深为0.38cm,确定该工况的下游水位相对高程为7.744m;
F、管、微灌两种灌溉模式工作同时渠灌工作,渠道输水流量0.4m3/s:根据渠道0.4m3/s的渠道水深为0.45cm,确定该工况的下游水位相对高程为7.814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TCC(全渠道控制系统)的高效灌溉耦合技术装置,其特征是:本装置系统的工作过程是,根据田间灌溉系统的需求,确定运行工况,选择工况A至工况F的其中之一,一体自动化测控闸门(13)根据运行工况,通过移植后的下游水位传感器(20)保持清水池水位在相应工况高程区间内,水流通过引渠(14)经拦污栅(16)进入沉淀池(17)内,经充分沉淀,由沉淀池的溢流孔(28)进入清水池(22),然后通过水泵和渠道输送至田间灌溉渠系(25)进行灌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国雄;杨占荣;张伟,未经曾国雄;杨占荣;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6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