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其烧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596.3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林铚鸿;蔡朝伟;吴松卫;江志贤;施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25 | 分类号: | H05B45/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其烧录方法,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含红外线烧录装置及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红外线接收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储存单元、脉波宽度调变单元及二极管驱动单元。红外线接收单元接收红外线烧录装置传送的烧录信号。信号转换单元转换烧录信号为电流控制指令并传送至储存单元,并依据储存单元中的电流控制指令产生电流控制信号。脉波宽度调变单元依据电流控制信号产生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二极管驱动单元以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本发明省去了以电阻设定输出电流的时间,一次烧录多台装置并避免生产线人员的错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其烧录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以红外线烧录输出电流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其烧录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具有许多的优点,包含较低的能源损耗、较长的寿命、较佳的物理耐用性、较小的尺寸及较快的切换速度。近年来,发光二极管被广泛地运用。
然而,为了使发光二极管正常运作,需要驱动装置以提供相应的驱动电压以及驱动电流。此外,对应于不同的发光二极管也须提供不同的驱动电压及/或驱动电流。在生产驱动装置的过程中,若是通过不同的外部电阻去设定驱动装置的输出电流,则当发光二极管的种类繁多时,可能会由于生产人员拿错电阻而造成输出电流设定错误的情况。此外,生产驱动装置也耗费许多时间。
因此,如何在生产驱动装置的过程中减少为了设定输出电流所耗费的时间,以及如何正确的设定输出电流并降低错误率,为本领域待改进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省去以电阻设定输出电流的时间,一次烧录多台装置并能避免生产线人员发生错误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其烧录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此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含红外线烧录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此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红外线接收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储存单元、脉波宽度调变单元以及二极管驱动单元。红外线接收单元用以接收红外线烧录装置传送的烧录信号;信号转换单元与红外线接收单元电性连接;储存单元,与信号转换单元电性连接;脉波宽度调变单元与信号转换单元电性连接;二极管驱动单元,与脉波宽度调变单元电性连接。信号转换单元将烧录信号转换为电流控制指令,并将电流控制指令传送至储存单元储存,其中信号转换单元依据储存单元所储存的电流控制指令产生电流控制信号,并将电流控制信号传送至脉波宽度调变单元;脉波宽度调变单元依据接收到的电流控制信号产生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并将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传送至二极管驱动单元,二极管驱动单元以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
在部分实施例中,其中红外线烧录装置包含:记忆单元,用以储存至少一个电流设定指令;红外线编码单元,依据记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电流设定指令中的一个产生电流设定信号;以及红外线传送单元,用以将电流设定信号加载至载波上后产生烧录信号,并将烧录信号传送至红外线接收单元。
在部分实施例中,其中红外线编码单元以曼彻斯特编码组合产生电流设定信号。
在部分实施例中,其中红外线烧录装置还包含:固件更新单元,用以设定以及更新记忆单元所储存的至少一个电流设定指令。
在部分实施例中,其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还包含:调光单元,调光单元与信号转换单元电性连接;其中,当调光单元传送调光信号至信号转换单元时,信号转换单元将电流控制信号结合调光信号以产生电流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的烧录方法。此烧录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据电流设定指令中的一个发送烧录信号;接收烧录信号;将烧录信号转换为电流控制指令,并将电流控制指令传送至储存单元储存;依据储存单元所储存的电流控制指令产生电流控制信号;依据电流控制信号产生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以及以脉波宽度调变输出电流控制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驱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极坐标的无极调光调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