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447.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双伯;李军锋;刘晓;夏爽;熊山;薛江;冯伟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艳丽,王东亮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r 眼镜 虚拟 目标 叠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显示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
背景技术
HoloLens眼镜等AR(增强现实技术)眼镜为用于进行虚拟现实场景显示的智能显示设备。若需要提高HoloLens眼镜等AR眼镜的增强现实功能,必须准确获取真实世界的信息(如虚拟场景所对应的实际场景信息)。AR眼镜在显示相应虚拟场景的过程中,需要依赖相应的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以HoloLens眼镜为例,HoloLens眼镜依靠的是左右两边各两台的摄像头,覆盖的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都达到120度。这些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不同角度的深度图,再对不同的深度图进行累积,从而借助立体视觉等技术计算出场景及其内部目标物体的精确的三维模型。当用户移动时,需要精准的姿态确定和位置确定,HoloLens眼镜的SLAM系统通过景深摄像头和电容式陀螺仪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环境的各种信息,以此计算出用户的相对或绝对位置,并完成对于现实场景的构建,保证移动中虚拟画面稳定和准确地叠加。
然而SLAM技术目前的算法还要依赖高性能的GPU才能达到接近实时的运算,且算法自身存在大量迭代、尝试性运算,无法完全满足现实场景构建的实时性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利用AR眼镜实现的虚拟信息叠加后的虚拟场景显示还存在画面延迟、定位精度低(厘米级)等不足,使AR眼镜所显示的虚拟场景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中,AR眼镜所显示的虚拟场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
一种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AR眼镜固定设置在实际场景中的设定位置,在所述AR眼镜的前方放置标有多个刻度的实际标记物;
对所述实际场景进行全景扫描,得到所述实际场景对应的虚拟场景,将所述虚拟场景导入开发设备,将所述AR眼镜拍摄得到的视频场景上传至开发设备;其中,所述开发设备为生成所述AR眼镜对应的虚拟场景的设备;
在所述开发设备进入调试模式后在同一界面显示所述虚拟场景和视频场景,将所述虚拟场景中的各个虚拟刻度调节至与所述视频场景中的各个拍摄刻度重合;其中,所述虚拟刻度指虚拟场景中虚拟标记物上的刻度;所述拍摄刻度指拍摄得到的视频场景中拍摄标记物上的刻度;
将所述虚拟目标物叠加至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目标位置,获取虚拟场景中叠加所述虚拟目标物的叠加范围参数,将所述虚拟目标物和叠加范围参数发送至AR眼镜。
上述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在实际场景中增设包括多个刻度的实际标记物,以此构建虚拟场景,使构建后的虚拟场景可以通过上述实际标记物调整与AR眼镜拍摄得到的视频场景之间的重合度,使虚拟场景与相应的视频场景完全重合,实现对视频场景对应的实际场景的高度还原,相应的虚拟目标物可以准确叠加至上述虚拟场景中,获取虚拟目标物实现准确叠加后的叠加范围参数,以便AR眼镜按照上述叠加范围参数将虚拟目标物叠加至AR眼镜的视频场景,使视频场景在AR眼镜中具体较好的显示效果。且在AR眼镜的显示过程中,无需实时、动态地识别相应实际场景中实物的图像,彻底解决了由于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带来的画面延迟和重合精度低的问题,由于不需要进行相应实时定位和构建场景,可以节省AR眼镜系统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硬件过热带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实际标记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AR眼镜中虚拟目标物的叠加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AR眼镜固定设置在实际场景中的设定位置,在所述AR眼镜的前方放置标有多个刻度的实际标记物;
上述步骤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实际场景中设定位置处,上述设定位置可以为实际场景中的某侧或者某个角落的上方;将AR眼镜固定设置在设定位置处,AR眼镜自身携带的摄像头可以对实际场景的大部分空间进行拍摄。
上述实际标记物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立方体,上述立方体的各个边上可以标记多个刻度,以图2所示的立方体为例,立方体的边长为100mm(毫米),每条边均以0.5mm间隔进行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GPU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
- 下一篇:基于影像和定位的模型VR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