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吲哚菁绿J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3519.6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飞;刘仁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江娟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吲哚 聚集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吲哚菁绿J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的光热治疗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主要利用光能直接照射到肿瘤部位而使其局部温度升高来杀伤肿瘤细胞,大大降低了全身系统毒性,因此光热治疗被看作是非常有潜力替代手术、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的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激光诱导的光热治疗的效率和肿瘤选择性,通常会将具有光吸收性能的光热治疗剂导入肿瘤部位。由于近红外光(波长650-950nm)具有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并且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所以理想的光热治疗剂应该在近红外区的长波段具有很强的吸收,并且能够在体内具有很好的靶向效果。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纳米级的尺寸,可以通过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实现在肿瘤区域的被动富集,也可以通过表面连接靶分子实现肿瘤的主动富集,因此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有很多种纳米材料被研究用来肿瘤光热治疗,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如金、铂、钯等的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如硫化铜、硫化钼等)、共轭聚合物材料(如聚吡咯等)。但是这些纳米材料大多数在体内都是不可降解的或者被降解为重金属离子,其对生物体的生物安全性受到质疑,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另外这些材料在产业化生产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转化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吲哚菁绿J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用吲哚菁绿J聚集体作为光热治疗剂,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性强和光热效果好的优点。
吲哚菁绿是一种安全的、在近红外区有很强吸收的染料,但是由于吲哚菁绿光淬灭严重以及富集效果差,其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受限;其他人尝试用一些临床上可被应用的材料(如脂质体、胶束、白蛋白等)装载吲哚菁绿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但是这些材料目前仍然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光淬灭、载药量低、工艺复杂的问题。
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吲哚菁绿在加热的水溶液中会逐渐形成J聚集体,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具有纳米级的尺寸,并且相当稳定,并且J聚集体与游离的吲哚菁绿相比具有更长的光吸收波长,表现出很好的光热治疗效果。另外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在被细胞吞噬后能发出荧光,是一种很好的荧光探针。由于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是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证明是安全的吲哚菁绿,在肿瘤的光热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吲哚菁绿J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吲哚菁绿溶液加热至55-75℃,保持12-36h,即得到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
为了保证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形成,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吲哚菁绿溶液的浓度为1-2mM。发明人发现,在上述浓度时,溶液中的吲哚菁绿容易聚集形成哚菁绿J聚集体形成。
为了保证得到纳米级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将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过滤,除去粒径大于100nm的颗粒,即得到纳米级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
纳米级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后续临床应用。
为便于保存,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纳米级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
本发明中,使用西林瓶盛装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在使用冷冻干燥机冻干,从而得到粉末状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
为了得到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或靶向性,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使用脂质体、胶束、聚合物或白蛋白等对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进行包载或修饰,得到吲哚菁绿J聚集体的修饰物。
其中,使用白蛋白修饰的操作为:向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中加入白蛋白溶液,然后进行加热、超声处理,得到白蛋白修饰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溶液。
使用脂质体和聚合物对吲哚菁绿J聚集体进行修饰的方法和白蛋白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为了保证所述吲哚菁绿J聚集体形成,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加热过程中,所述吲哚菁绿溶液上方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以下。
本发明中吲哚菁绿J聚集体是通过对吲哚菁绿的水溶液加热制得的,由于吲哚菁绿加热过程中会和空气中的氧反应导致吲哚菁绿的降解,但是氧气在吲哚菁绿J聚集体形成中又起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控制制备时的温度和含氧量以减少吲哚菁绿的降解,提高聚集体的产率。为了得到纳米级的尺寸的吲哚菁绿J聚集体,需要对加热后的产物进行过滤分离,为了聚集体的长期保存需要对溶液进行冻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3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机械泵充型的单向阀式低压铸造保温炉
- 下一篇:改进的车轮模具分流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