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空轨桥墩架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3337.9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8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海;鲍汝苍;刘国山;孙青霞;葛国庆;王有旗;范佰通;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龙日权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式空轨 桥墩 架设 方法 | ||
一种悬挂式空轨桥墩架设方法,在地下和地上分别设置地下工装和地上工装,通过地下工装对桥墩底部进行初步定位,然后通过地上工装进行精调,再在桩墩结合处浇筑混凝土,待养护、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后拆除地上工装,完成架设工作。所述悬挂式空轨桥墩架设方法,在简化桥墩安装定位操作的同时提供桥墩安装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式空轨线路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架设悬挂式空轨桥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悬挂式空轨是一种空中轨道列车的轨道形式,其包括若干倒L型桥墩,以及安装于倒L型桥墩顶部横梁下方的钢桥梁,列车悬挂于轨道下方,沿轨道运行,如图1所示。其桥墩顶部为悬臂结构,列车位于悬臂下方,受桥墩的自重、列车的自重,以及列车运行的载荷,以及风载作用下,桥墩需要承受到较大的偏载,其桥墩与桩基结合结构需要具备承受偏载的能力。
现有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其桩基与桥墩的结合结构,多为桩基伸出地面,先浇筑地底部分,地面部分预留钢筋笼,待墩底插入后浇筑地面部分形成承台结构。此种桩墩结构承压性能好,能很好的满足垂直载荷建筑物的需要,但其抗拔、抗弯、抗偏载性能差,无法满足上述悬挂式空轨的承载要求。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抗拔和抗折能力,能够很好承受偏载能力的悬挂式空轨的桩墩结构,以适应悬挂式空轨的需要。所述的悬挂式空轨的桩墩结构,包括钻孔桩基础和桥墩,桥墩包括横截面为矩形且竖直设置的立柱,和从立柱顶部延伸而出且横向设置的横梁;钻孔桩基础的顶部高于地面,而钻孔桩基础的舀桩界线低于地面一定距离,基础桩的钢筋笼由底部延伸至顶端;立柱的底部埋于基钻孔础桩内,立柱底部位于地面下的部分的侧壁表面遍布横向伸出的栓钉,在栓钉外固定围绕立柱底部有加强筋笼;钻孔桩基础的钢筋笼的四周布置有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各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分别拉紧固定于钢筋笼顶部和底部。
上述悬挂式空轨的桩墩结构,桥墩与桩基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整体式的结构,其连接的强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使桥墩具有了良好的抗拔和抗折能力;且钢筋笼上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可以产生预应力,以很好抵消偏差产生的应力,进一步的增强桥墩的抗拔和抗弯性能。
然而上述悬挂式空轨的桩墩结构,无法使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施工,需要针对性给出一种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架设悬挂式空轨桥墩的方法,以使架设的悬挂式空轨具备承受偏载的能力,具有优良的抗拔、抗弯性能。
本发明所述的悬挂式空轨桥墩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施工钻孔桩基础,使钻孔桩基础的顶部高于地面一定距离,而舀桩界线则低于地面一定距离,钻孔桩基础的钢筋笼由底端一直延伸至高于地面的顶端;
B、在钢筋笼内侧的舀桩界线上方安装固定地下工装,调整地下工装的中心位置和顶面标高,使其中心与桥墩设计安装位置中心重合后,使其顶面标高满足支撑桥墩时桥墩标高能满足安装要求;在地下工装顶部设置横向及纵向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形成的限位空间与桥墩底部形状相适应,使桥墩底部能够插入其中;
C、安装地上工装;在钻孔桩基础的两侧,即L形桥墩立柱两侧,施工两个第一基础平台;在L型桥墩的横梁末端的两侧,施工第二基础平台;在两第一基础平台上架设第一柱构件,在两第二基础平台上则架设第二柱构件;两第一柱构件之间设置围绕立柱的矩形限位框,在矩形限位框的四周分别设置可从四周夹持立柱的可水平伸缩的调节压杆,且矩形限位框从两侧延伸而出并与两第一柱构件连接为一体;将两第二柱构件通过横向构件连接为整体,横向构件设置于L形桥墩立柱横梁末端的下方,其上安装高低可调的顶杆;
D、吊装桥墩,使桥墩穿过地上工装的矩形限位框,且立柱底部置于钢筋笼内,坐于地下工装上,由地下工装支撑,并由纵向、横向限位挡板限制在限位空间内;
E、在桥墩坐于地下工装上后,利用地上工装的调节压杆和顶杆微调桥墩的角度和中心位置,使桥墩的定位精度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3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