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3249.9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9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莫测辉;冯乃宪;喻娇;李彦文;李慧;蔡全英;喻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10;C12N11/084;C12N11/04;C02F3/34;B09C1/10;C12R1/01;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喹诺酮类 抗生素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株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该降解菌是从畜禽粪便中驯化、纯化得到的,名称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JOB,于2016年12月21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0132。本发明将降解菌制成菌悬液或固定化菌剂,能够有效去除水体、土壤等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与物理吸附、化学降解等方法相比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尤其是利用包埋剂将菌体固定,延长菌体寿命,菌剂作用效果佳,适应环境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在畜牧养殖和医疗中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特别是我国已经成为抗生素滥用大国。抗生素在生物体内停留时间短、代谢效率低,有60~90%的抗生素以药物原形或其代谢物随粪尿排出。目前大多数养殖场粪尿和医院废水处理率较低,导致大量含有抗生素的废水、畜禽粪便和垃圾堆肥的渗滤液以粪肥或污灌形式直接进入土壤,导致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普遍被检出。抗生素不断进入土壤环境,被土壤颗粒吸附并累积,土壤成为抗生素最主要的一个“汇”。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类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的哌嗪基派生物。其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疾病以及动物生长促进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第三代产品,主要包括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体或动物用药残留以及制药废水排放。近年来相继报道在土壤、城市污水、地表水、饮用水、以及动植物食品中检出喹诺酮类抗生素。如何有效去除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抗生素进入环境中,主要通过光解、水解等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抗生素过程缓慢,大多中间产物具有生物毒性,去除效果不明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微生物降解是去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方式。近几年,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去除方法以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研究较为广泛,如化学氧化、催化氧化、物理吸附等。生物降解作为去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内外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方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微生物对抗生素降解的研究主要有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四环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以及磺胺类抗生素等。主要的抗生素降解菌主要包括四环素降解酵母菌(Trichosporonmycotoxinivorans XPY-10)、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泰乐菌素降解菌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vietnamiensis);阿维菌素降解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haematophilum AW1-12);磺胺甲恶唑降解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的报道还比较少,实际应用技术也不够完善,尚不能解决环境中喹诺酮抗生素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旨在解决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株喹诺酮类抗生素降解菌,菌种命名为Ochrobactrum sp.JOB,是从畜禽粪便中驯化、纯化得到的。
所述的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JOB的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日期:2016年12月21日,保藏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GDMCC NO:60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3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