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光纤结构980nm波段高功率光纤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903.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1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涧秋;任彦锟;应汉辕;刘文博;奚小明;王泽锋;杜少军;徐晓军;陈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9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结构 980 nm 波段 功率 振荡器 | ||
1.一种全光纤结构980nm波段高功率光纤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全光纤结构980nm波段高功率光纤振荡器由增益模块(10)、第一泵浦模块(21)、第二泵浦模块(22)、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第一光敏光纤(41)、第一光纤光栅(51)、第二光敏光纤(42)、第二光纤光栅(52)和输出耦合端(60)组成;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分别与增益模块(10)的泵浦光输入端相连,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和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入端分别与增益模块(10)的信号光输出端相连,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的输出端与第一光敏光纤(4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敏光纤(42)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光敏光纤(41)的纤芯中刻写第一光纤光栅(51),第二光敏光纤(42)的纤芯中刻写第二光纤光栅(52);输出耦合端(60)的输入端与第二光敏光纤(42)的输出端相连;不同器件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纤熔接实现;
增益模块(10)由泵浦耦合模块(11)和双包层掺镱光纤(12)构成,泵浦光经泵浦耦合模块(11),从双包层掺镱光纤(12)内包层的侧面耦合到双包层掺镱光纤(12)中,并对双包层掺镱光纤(12)纤芯中的镱离子进行泵浦,从而产生980nm波段的光场;增益模块(10)有多个泵浦光输入端,有2个信号光输出端;
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均包含多个泵浦子模块,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的泵浦子模块的数量和小于等于泵浦耦合模块(11)的泵浦光输入端的数量,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的输出光纤与增益模块(10)泵浦光输入端相连;
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的输入端与增益模块(10)的信号光输出端相连,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输入端光纤纤芯的直径与增益模块(10)信号光输出端光纤纤芯的直径相等;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的输出端与第一光敏光纤(41)输入端相连,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输出端光纤纤芯的直径与第一光敏光纤(41)输入端纤芯的直径相等;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为一个光纤模场适配器或采用子光纤模场适配器串联结构,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中串联的子光纤模场适配器个数为Q1,Q1为自然数,第1个子光纤模场适配器的输入端即为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的输入端,第Q1个子光纤模场适配器的输出端即为第一光纤模场适配器(31)的输出端;
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入端与增益模块(10)的信号光输出端相连,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输入端光纤纤芯的直径与增益模块(10)信号光输出端光纤纤芯的直径相等;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敏光纤(42)输入端相连,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输出端光纤纤芯的直径与第二光敏光纤(42)输入端纤芯的直径相等;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采用一个光纤模场适配器或采用子光纤模场适配器串联结构,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中串联的子光纤模场适配器个数为Q2,Q2为自然数,第1个子光纤模场适配器的输入端即为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入端,第Q2个子光纤模场适配器的输出端即为第二光纤模场适配器(32)的输出端;
第一光敏光纤(41)中刻写的第一光纤光栅(51)的中心波长位于激光波段,即:970nm~985nm波段,且在中心波长的反射率大于等于90%,旁瓣抑制比大于等于20dB,第一光敏光纤(41)的输出端抑制光纤端面对于光场的反射;
第二光敏光纤(42)中刻写的第二光纤光栅(52)的中心波长与第一光纤光栅(51)的中心波长偏差小于1nm,且在中心波长的反射率应大于等于10%,旁瓣抑制比应大于等于25dB;
输出耦合端(60)的输入端与第二光敏光纤(42)的输出端相连,输出耦合端(60)的输入端光纤与第二光敏光纤(42)的输出端光纤纤芯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9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翼筒式葡萄埋藤机
- 下一篇:多功能一体化智能采集装置
- 一种海洋探测用395nm532nm636nm790nm1064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435nm533nm661nm870nm1064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500nm533nm695nm1000nm1064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510nm533nm700nm1020nm1064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485nm533nm687nm970nm1064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520nm515nm689nm1040nm1030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552nm515nm702nm1104nm1030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604nm515nm722nm1208nm1030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600nm515nm720nm1200nm1030nm七波长激光器
- 一种海洋探测用612nm515nm725nm1224nm1030nm七波长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