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铝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653.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9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玉;王成强;罗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06 | 分类号: | B01J29/06;B01J35/10;C10G1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硅铝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源与碱液在室温至60℃下充分混合后,在搅拌下加入铝源,调节所得浆液至终点pH值介于8~10.5之间,然后在40~80℃的恒温下动态陈化处理1~8小时,洗涤、过滤,将所得固体沉淀物与稀酸溶液按照固体沉淀物干基:酸:H2O=1:(0.02~0.20):(5~30)的重量比在室温至60℃下接触处理0.2小时以上,过滤并干燥,其中,铝源与硅源的重量比例(1.2~5.7):1,铝源以氧化铝计,硅源以氧化硅计;所述的硅铝催化材料,具有表面富铝的特性,在重油转化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铝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拟薄水铝石晶相结构、具有典型介孔结构、表面富铝、且重油转化能力突出的硅铝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流化催化裂化作为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反应过程,在石油加工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炼油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重质馏分如减压馏分油或更重组分的渣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汽油、柴油等液态裂化产品以及较轻的气态裂化产品,催化裂化反应一般遵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具有较高酸性特别是具有B酸中心的催化材料。
在早期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中曾以无定形硅铝材料作为一种活性组分,它不具有典型的晶体结构,但同时含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也是一类酸性材料,但该材料的水热结构稳定性较差,裂化活性相对较低而且需要的反应温度较高,因此逐渐被稳定性好、酸性强的结晶分子筛所替代。沸石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整孔道结构、较强酸性以及较好稳定性的催化材料,在裂化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反应性能,因此在石油炼制和加工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正面临着日益耗竭的局面,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剧,掺渣比例不断提高,因此近年来更加重视对重油和渣油的深加工,部分炼厂已开始掺炼减压渣油,甚至直接以常压渣油作为裂化反应原料来使用。微孔沸石分子筛的孔道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孔道尺寸小于2nm,对于重油或渣油等大分子而言分子筛的孔道限制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对大分子的裂化能力稍显不足。
介孔材料的研制开发为提高大分子反应性能提供了可能。介孔材料是一类孔径介于2~50nm的多孔材料,也称中孔材料,其孔道尺寸非常适合重油等大分子的裂化反应,因此催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在介孔材料的开发中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介孔材料又可分为有序介孔材料和无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多指长程有序短程无序的介孔材料,其孔道尺寸均匀,孔径分布窄,孔道排列可呈现为一维、二维或三维孔道分布情况,即长程有序,但其孔壁为非晶体结构,即短程无序,也有部分材料是完全无序连接的,呈蠕虫状排列,三维互通;无序介孔材料无论在长程还是短程上均为无序结构,其孔道尺寸不均一,孔分布较宽,孔道的连接也是无序的。在有序介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模板剂,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等,制备成本相应的会有所提高,部分模板剂对环境不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工业应用,特别是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应用。而无序介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使用模板剂,制备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对实际应用而言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于无序介孔材料的开发。
US5,051,385中公开了一种单分散的中孔硅铝复合材料,通过酸性无机铝盐和硅溶胶的混合再加入碱进行反应而制得,其铝含量约5~40重量%,孔径为20~50nm,比表面积为50~100m2/g。
US4,708,945中公开了一种硅铝材料,是先在多孔一水软铝石上负载氧化硅粒子或水合氧化硅,再将所得复合物在600℃以上水热处理一定时间,其中氧化硅与过渡态一水软铝石的羟基相结合,所得材料的比表面积达100~200m2/g,平均孔径为7~7.5nm。
US4,440,872中公开了一系列酸性裂化催化剂,其中一些催化剂的载体是通过在γ-Al2O3上浸渍硅烷,然后经500℃焙烧或水蒸汽处理后制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