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319.9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寿宏;陈世昌;廖鸿信;黄启峰;蔡长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53/10;H02N2/02;H02N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输送 装置 | ||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包含:阀本体,具有出口通道及入口通道;阀腔体座,具有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及压力腔室,压力腔室分别与入口阀门通道、出口阀门通道相连通;阀膜片,设置于阀本体及阀腔体座之间,具有两阀门片各别对应封闭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形成阀门开关结构;致动器封盖压力腔室;外筒具有一中空空间,中空空间之内壁具有凸出结构及外缘具有卡掣结构;借此阀本体、该阀腔体座及该致动器分别依序对应堆叠设置于该外筒的中空空间内,以该外筒的该多个卡掣结构相互卡扣结合定位形成。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微泵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请参阅图9A,为已知微泵结构于未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已知微泵结构7包含入口通道73、微致动器75、传动块74、隔层膜72、压缩室711、基板71以及出口通道76,其中基板71与隔层膜72间定义形成一压缩室711,主要用来储存液体,压缩室711的体积将因隔层膜72的形变影响而改变。
当一电压作用在微致动器75的上下两极时,会产生一电场,使得微致动器75在此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弯曲而向隔层膜72及压缩室711方向移动,由于微致动器75设置于传动块74上,因此传动块74能将微致动器75所产生的推力传递至隔层膜72,使得隔层膜72也跟着被挤压变形,即如图9B所示,液体即可依图中箭号X的方向流动,使由入口通道73流入后储存于压缩室711内的液体受挤压,而经由出口通道76流向其他预先设定的空间,以达到供给流体的目的。
请再参阅图9C,图9C为图9A所示的微泵结构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微泵结构7作动时流体的输送方向如图中标号Y的箭头方向所示,入口扩流器77为两端开口大小不同的锥状结构,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入口流道731相连接,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压缩室711连接,同时,连接压缩室711及出口流道761的出口扩流器78与入口扩流器77同向设置,其以开口较大的一端连接于压缩室711,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出口流道761相连接,由于连接于压缩室711两端的入口扩流器77及出口扩流器78为同方向设置,故可利用扩流器两方向流阻不同的特性,及压缩室711体积的涨缩使流体产生单方向的净流率,以使流体可自入口流道731经由入口扩流器77流入压缩室711内,再由出口扩流器78经出口流道761流出。
然而,此种无实体阀门的微泵结构7容易产生流体大量回流的状况,所以为促使流率增加,压缩室711需要有较大的压缩比,以产生足够的腔压,故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在微致动器75上。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的流体输送装置,发展一种能在长期使用下维持流体输送装置的一定工作特性及流速,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主要由阀本体、阀膜片、阀腔体座、致动器及外筒依序层叠于一外筒之内部,再以外筒的卡掣结构卡扣于阀本体的段差卡部相互卡扣结合定位形成输送装置,借由致动器作动时带动振动板产生形变,使介于振动板及阀腔体座间的压力腔室的体积改变产生压力差,而且由于阀膜片上的阀门片结构其开合反应迅速,使得压力腔室于涨缩的瞬间可产生较大的流体吸力与推力,故可使流体达到高效率的传输,并可有效阻挡流体的逆流,俾解决已知技术的微泵结构于流体的传送过程中易产生流体回流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