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02167.2 | 申请日: | 2017-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下无漏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E04D11/02;E02D31/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田磊 | 
| 地址: | 463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造 防水层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屋面防水维修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室屋面和侧墙虽然在施工过程中涂装了防水层,但仍容易发生渗漏的严重问题,经分析,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屋面构件多,灯座固定节点穿透防水层;2、节点较多,防水层和顶板自防渗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3、防水层的施工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原防水层,一点进水,到处窜水,没有达到完全闭合的防渗漏要求;4、屋面冬天冷,夏天热等微小变形导致现应力释放后而破坏了保护层,防水层及其自防渗混凝土的防水功效;5、屋面出现不均匀的抗拔、抗压及温差释放等导致原设计防水层收到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6、屋面地砖粘结后,受热胀冷缩,应力挤压,导致与防水层之间有剥离现象;7、地砖底下的水进入,雨水在防水层内部到处窜动,从薄弱处漏下。
中国建筑90%以上的防水对象为混凝土结构,防水层不能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效密封,破一点、漏一片,致使整个防水系统失败。混凝土建筑防水难的原因还在于混凝土的防水特性比较复杂,具体体现在:1)渗水特性(砼结构有毛细孔、孔隙率占25%左右);2)开裂性、裂缝动态性(温差、承重、振动、干湿等因素);3)潮湿性、不平整、不干净(砼基面因赶工期、气候等原因)。
因此,开发一种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对解决现有已施工建筑中出现的地、屋面防水维修问题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简单、快捷地解决现有已施工建筑中出现的地、屋面防水维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面穿注浆孔,并在孔内埋设注浆管;
2)通过注浆管先向孔内注入背面填充剂,再注入防水材料;
3)施工结束后,移除注入管,封堵施工孔即可。
步骤1)中,穿孔至原防水层深度,注浆管直径为15~18mm。
步骤2)中,所述背面填充剂为水性聚氨酯发泡灌浆料;所述防水材料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步骤3)中,采用RE-PH砂浆和无纺布封堵施工孔。
施工面上所穿各注浆孔间距为0.5~1.5m。
步骤2)中,注入背面填充剂和/或防水材料时,直至周围注浆孔内出现逆流即可停止。步骤2)中,注入防水材料的压力为20~30bar,速度为25~75L/min。
采用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可通过设备注射到底板地下,再造一层防水层,并自动修复底板混凝土裂缝堵塞进水点,密封窜水通道;窜水层变密封层,从而达到止水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微小穿孔,再造耐久防水层;
2)解决建筑漏水,从此不再扩大破坏;
3)窜水层变密封层;
4)未知进水点自动修复;
5)混凝土裂缝漏水点自动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3中所用水性聚氨酯发泡灌浆料为由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而成的未端含有异氰酸根基团的一种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该材料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弹性胶状固结体,从而达到很好的止水目的,是一种新型防水堵漏高压灌注材料;
所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一种高聚物和沥青混合的柔性防水涂料,可直接涂抹在基层使用,待水分蒸发形成一层粘性膏状体的致密防水膜。
上述两种材料均由河南天下无漏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实施例1
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面穿注浆孔,并在孔内埋设注浆管;
2)通过注浆管先向孔内注入背面填充剂,再注入防水材料;
3)施工结束后,移除注入管,封堵施工孔即可。
步骤1)中,穿孔至原防水层深度,注浆管直径为16mm,施工面上所穿各注浆孔间距为1.0m。
步骤2)中,所述背面填充剂为水性聚氨酯发泡灌浆料;所述防水材料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注入防水材料的压力为25bar,速度为50L/min;注入背面填充剂和/或防水材料时,直至周围注浆孔内出现逆流即可停止。
步骤3)中,采用RE-PH砂浆和无纺布封堵施工孔。
实施例2
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面穿注浆孔,并在孔内埋设注浆管;
2)通过注浆管先向孔内注入背面填充剂,再注入防水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下无漏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下无漏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